第165章 海量汽车抵达 (第2/2页)
来的人,竟然是太子李楚泽!
太子自从在飞机上与秦远深谈之后,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行动力爆表。
他一边组织人手,前往浙江、安徽、吉林等地进行调研,和当地政府接触,看看合作的可能。
一边开始从一汽、二汽、上汽、北汽这些到大厂接触,找寻合适的人才。
要造车,必须由专业的人才推动。
这一点,太子还是清楚的。
按照秦远点拨的思路,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渴望工业突破的地方,尝试“挂靠”某家大国企(比如一汽),暗中从苏联、欧洲引进生产线和技术,实现“曲线造车”。
所以,他决定亲自去一趟东北。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到满洲里,他要亲眼看看第一批从苏联运来的汽车质量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赵山河看到李楚泽,念着他在自己与秦远之间牵线搭桥,笑着迎了上去。
“李总,这些车是您的?”
他指了指仓库里的拉达,语气之中有着几分试探。
“赵总,你对于这批工程车还真是看重,才给你发消息几天,你就从燕京到了这满洲里。”
李楚泽看着赵山河,没有任何小觑的意思。
“哈哈,不能不看重啊,一个松懈,我的排名就跌下去十几名,之前的格局全被打破,再不来,我都怕我跌出前五十了。”
赵山河哈哈笑道,还是没有放弃刚刚的话题。
“李总,打算转型做汽车生意了?”
李楚泽摇头:“准确来说,是我和京爷一起的买卖。我出物资,他出车,先试试国内的水深水浅。”
赵山河倒吸一口冷气,心里那点小算盘瞬间熄火了。
秦远在苏联的神秘货源加上太子在国内通天的关系网和资本……
这两人联手,可不是简单的1+1=2,这是要直接垄断国内苏联进口车市场的节奏啊!
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搞他的工程机械和房地产吧,这趟浑水,蹚不起。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沉稳的技术人员从一辆伏尔加车里钻了出来,走到李楚泽身边。
这是太子特意从北汽挖来的资深工程师。
“李总,”工程师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专业的认可,“初步检测过了,拉达Niva和伏尔加Gaz-24,虽然内饰粗糙了点,油耗也比日系车高,但底盘扎实,发动机皮实耐造,尤其适合东北这种冬天路况。”
“而且这些苏联车,机械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保有量上来后,配件也不会是大问题。”
李楚泽满意地点点头,问道:“依你看,这些通过易货贸易进来的苏联车,有没有可能成为‘桑塔纳、宝拓、夏利’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甚至打开一片新市场?”
工程师肯定地回答:“完全可以!拉达Niva造型方盒子一样,虽然丑点但空间实用,通过性也不错,非常适合做出租车或者警务用车。”
“伏尔加Gaz-24更大气一些,虽然技术老点,但看起来有派头,完全有潜力进入基层公务车市场或者小老板的私家车。”
“只要价格有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听到工程师专业的分析,李楚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出租车体系?公务用车体系?警务用车?
这些领域,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舞台!
他手上掌握的资源和人脉,完全可以在这几个领域大规模铺开!
“好!很好!”李楚泽用力拍了拍工程师的肩膀,心中的蓝图愈发清晰。
看来,京爷指出的这条“造车”之路,确实大有可为!
先从贸易做起,积累资金、渠道和市场经验,同时暗中调研、筹备真正的制造项目……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和信心在他胸中激荡。
赵山河在一旁听的暗自心惊不已,哪怕是他对于这批苏联车已经有了预期。
但专业人士给出的市场判断,仍然超出他的想象。
而有太子的关系网在这,打开出租车、公务员这些市场,简直轻轻松松。
反倒是国内的小老板这些民用市场,是需要时间慢慢建立起来的。
而这恰恰也是隐藏的大头。
想到这,赵山河心中一动:“李总,如果你这批车有多的话,我倒是认识不少私企老板,他们或许会对这些苏联车感兴趣。”
“哦?”李楚泽立刻转头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