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你小子早就惦记着我这边的人了? (第2/2页)
热脱附峰值温度——798K
】
许青舟在翻阅报告,郑旭缓缓说道:“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现在的参数运行,实验还存在局限,比如氚行为推演偏差,氚原子质量比氘大50%,扩散能垒更高,我认为还要通过直接氚注入实验校准模型。”
“是个问题。”
许青舟点头,沉吟道:“而且,当前的测试仅覆盖了1000秒脉冲,而示范堆需万秒级持续运行.还是需要再做几次测试。”
“不过,乾坤一号的同位素替代实验还是能初步证明,我们设计出来的氧化铒涂层可显著抑制氢同位素渗透。”
郑旭咧着嘴角笑起来。
望着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的郑旭,许青舟说:“一周时间把四份样品都测试出来,你应该熬了好几个晚上吧?计算方面的交给我,你先回去休息吧。”
这些样品的实验测试结果和他模型推算的数据是吻合的。
“好,确实有点顶不住了。”
郑旭没坚持,虽然很想立刻就做下一阶段实验,但连续熬三晚,这会儿腿已经开始发软了。
郑旭离开,办公室又剩下许青舟一个人。
“还是需要实现智能模型动态校准。”
在开启下个阶段实验前,许青舟打算先对这次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这些天的实验,他基本都要求大家做到最精最细,而他自己这边也先用各种模型进行数学上的模拟,再放到设备里测试。
省钱嘛,不寒碜。
点一次火就是几十万的开销,而且毕竟是十几个亿的设备,能省着点用就省着点用,以后的日子还长。
除了必要的数据收集,其它情况,许青舟都会先自己用模型过一遍。
11月中旬的时候,西南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姗姗来迟,一共10人,负责协助许青舟他们实验。
张志高虽然不愿意,但还是派了团队过来。
其中,就有张志高的得意门生,邵一林。
13日,周六晚上,邵一林就被李逸拉出来喝酒。
京都大学外的大排档。
李逸端着酒杯,和邵一林碰了一下,两个人也算是知音,只不过因为隶属不同“阵营”,难得聚在一起。
酒过三巡,邵一林就开始感慨起来:“说实话,老李,我还真有点羡慕你们,经费充足,还能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跟着许教授做事确实很痛快。”
李逸不置可否。
许教授做事丝毫不拖泥带水,效率极高,他们这些虽然有压力,但提升也相当快。
最起码,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动手能力完全能吊打两年前的自己。
别说邵一林,连他自己都经常庆幸当初做了回国的决定,顿了顿,他不由说:“要不,你也过来我们这边来?”
邵一林作为张志高的学生,就能力而言,在年轻人里边绝对是佼佼者。
如果能挖过来,当然是好的。
为研究所的人才建设添砖加瓦,我辈义不容辞啊。
而且,他是真觉得在材料研究所比跟着张志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