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清梦大帝 > 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蜀道之难

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蜀道之难

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蜀道之难 (第2/2页)
  
  那是一段完全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开凿出的路径。不知何年何月,古人依着山势,在石壁上凿出一排碗口大的石孔,插入木桩,再在木桩上铺上木板,这便是“栈道”。而眼前这段,或因年久失修,或因蜀军破坏,木桩早已腐烂坠落,木板更是不见踪影。
  
  留给大军的,只有那一排深入石壁、间隔尺余的空洞,以及下方万丈深渊。
  
  这段路,仅有半个脚掌那么宽。
  
  寒风从峡谷深处倒灌上来,发出鬼哭般的呼啸,吹得人站立不稳。雨水将石壁和残留的孔洞打磨得滑不留手。
  
  赵福里站在路端,脸色惨白。他命令工兵尝试修复,但根本无法立足。最终,命令下达:全军卸甲,弃了盾牌长兵器,只带短刃和干粮,手脚并用,贴壁攀爬。
  
  第一个士兵颤抖着,将脚尖小心翼翼地探入那冰冷的石孔,手指死死抠住石壁上任何一丝微小的凸起,整个身体像壁虎一样完全贴服在崖壁上,缓慢地、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动。下面是翻滚的云海,看一眼便头晕目眩。
  
  一个人失足,他甚至来不及发出长长的惨叫,身影便瞬间被云雾吞噬,许久之后,才传来一声微不可闻的闷响。
  
  这条“路”,成了所有郑军将士的梦魇。他们必须抛下所有军人的尊严和勇气,只剩下最原始的求生本能。整整一天一夜,大军才全部通过这短短百余丈的“虎口岩”。掉下去的人,数以千计。通过的每一个人,精神都几近崩溃。
  
  正如李太白诗云: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经过如此磨难,当大军最终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穿过最后一道幽深的峡谷,眼前豁然开朗时,他们看到的,却不是希望的平原。
  
  而是一座顶天立地的巨门。
  
  两座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千仞绝壁,左右对峙,形成一道巨大无比、仿佛直达天庭的天然门阙。在这“门”的唯一缝隙处,一座雄关拔地而起,城墙与山岩融为一体,色如铸铁,高不可攀。关楼之上,旌旗密布,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刀枪的寒光刺破雨幕,森然欲搏人。
  
  关前,是仅容一辆战车通过的狭窄道路。
  
  它沉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仿佛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于那里,亘古不变,阻挡着一切来自北方的窥探与野心。
  
  所有的艰难,所有的牺牲,五丁关的血战,泥泞中的挣扎,虎口岩的恐惧……仿佛都是为了将他们引到这尊巨神面前,做一个了断。
  
  军中一片死寂。只有风声、雨声,和无数人压抑不住的粗重喘息声。
  
  无需任何地图,无需任何指引。每一个看到它的人,灵魂深处都会立刻浮现出它的名字——
  
  剑阁。
  
  它不是一座关,它是这片山川意志的化身,是蜀地最后也是最坚固的魂魄。
  
  穆明锐策马立于阵前,望着这座仿佛不可能被凡人攻克的雄关,良久,缓缓摘下了已被雨水浸透的头盔。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无尽的疲惫,和一丝深藏的、几乎令人绝望的凝重。
  
  “军需官……我军还剩多少……”
  
  “仅剩九万三千余……”军需官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小。
  
  “听不见!”
  
  “九万三千人……”声音略微提高,却依旧没有底气。
  
  十三万大军,一路损兵折将,从八月开始至。如今的十月下旬,仅剩下九万三千人的劳累之师,大军已疲惫不堪,面对这剑阁天险,竟显得如此无力。
  
  路,已到尽头。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剑阁
  
  “哦?来了?比我预想的要快嘛。”
  
  李凉接过驱寒姜汤,吹吹热气,试探着咽了下去,顿感身心俱暖:“我还以为,郑贼打算在山里过年呢!”
  
  将领孟策拍拍大腿:“如今蜀中秋雨未停,潮湿的很!老子难受的都整天骂娘!那些中原来的小崽子,不哭着找娘就是万幸了!”。
  
  众将闻罢一阵哄笑。
  
  笑罢,李凉又是一阵叹息:“可怜同怀……吾意是令其后撤剑阁,岂料同怀拒不奉令,执意死战……哀哉!”众将士随即噤声默哀。
  
  (同怀:梁叙表字)
  
  见此情形,恐影响军心的严从谦上前安慰:“大将军,古人云:‘壮士死国,乃国之幸也’,在下已安顿好其妻儿,莫使将军空将寸心劳啊……”
  
  李凉点点头,将姜汤一饮而尽,随即吩咐严从谦:“传下去,令全军皆熬制驱寒姜汤,分发下去,至少保证人手一碗,以祛体湿。”
  
  “遵令。”
  
  李凉随后去信江油关,令守关之将高柏务必日巡三次,决不可令郑军偷渡阴平,此后又吩咐胡太浩“万不可主动出击,郑军虽为佯攻,只需固守阆中、巴一带防线,可保无忧。
  
  最后,他在夜晚斟酌词句地写就一封送往成都李环的密信,而这是他最终放入信封的:
  
  『臣李凉顿首再拜,敬呈主公陛下:
  
  托我王洪福,仰仗宗庙神威,前线将士用命,北虏猖獗之势已遭挫败。臣于剑门关楼,谨以笔墨,向主公奏报捷音,以安圣心。
  
  北虏势颓,天险固若金汤伪郑张清梦,挟三十万之众,汹汹而来。然其劳师远征,已犯兵家大忌。自其出汉中以来,我军依托天险,屡挫其锋。五丁关下,梁叙将军以五千忠勇,毙伤虏寇近万,其尸骸塞道,血染山涧,可谓虽败犹荣,尽显我蜀中男儿之肝胆!而今,虏师主力已被臣牢牢阻滞于剑门天险之外。此地峰高万仞,壁立千寻,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化境。北虏空有数十万大军,于此地却如困兽,寸步难进,师老兵疲,士气日渐衰颓。其粮草转运,跨越秦岭,千里迢迢,已是强弩之末。臣可向陛下立军令状,但有臣在一日,剑阁绝无一失!张清梦纵有百万兵,亦难越雷池半步,陛下可高枕无忧。
  
  日前,臣已修书江东楚王韩进,陈说唇亡齿寒之利害。那韩进虽与伪郑有封爵之谊,然其深恨张清梦背信弃义,尤不忘天阙山见死不救之切齿仇怨。臣之书信已动其心魄!今已得楚王密使回报,虽未即刻发兵,然其已厉兵秣马,此一路奇兵若动,则张清梦首尾不能相顾,败亡可期矣!此诚乃陛下天威所致,使四方豪杰望风归心!
  
  臣之忠心,天日可表。臣本边鄙武夫,蒙先主、我王不弃,委以都督中外之重任,恩同再造。每思及此,感激涕零,唯恐才疏学浅,有负圣恩。今国难当头,臣与前线十万将士,早已誓与剑阁共存亡,此身此命,皆属我王,祁连、祁复二位大人,或居于庙堂,远隔烽火,不知前线之艰辛,偶有疑虑,亦是常情,皆为江山社稷计,臣绝无半分怨望之心。然军中机务,瞬息万变,臣之一切决策,皆是为最快、最有效地击退敌军,保全社稷。臣之所思所为,无一不是为了我王江山永固,日月可鉴!
  
  我王明断,如今之势,敌已疲,我正盈,外援将至,天险仍固。陛下乃英明圣主,只需坐镇成都,稳定民心,臣必为陛下荡平丑虏,克复山河!些许北虏,跳梁小丑,实已不足挂齿。待臣破敌之后,自当交还兵符,匍匐阶下,听由我王圣裁。
  
  军中事务繁忙,臣就此搁笔。惟愿我王保重尊体,勿以前线为念。
  
  臣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李凉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
  
  帘外秋雨潺潺,一阵阵凉风吹入,他不得已合上窗。这一夜,他苦心不已地改了数十次内容,他怕祁氏兄弟还予污蔑,怕主公猜忌,更怕先主——义父李江毕生之心血毁于一旦。
  
  “哗啦……”
  
  毛手毛脚的书童,一个不慎,竟将墨瓶打翻。
  
  那凝重而乌黑的墨色,顷刻间染透了信封,吞没了字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