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帝制结束 (第1/2页)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年轻人从神农架走出,他游走在华夏大地,看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五千年之变局已经开始了!”
年轻人感慨了一声,随后便化作一个教书先生,游走在各地,撒下一颗颗种子……
……
1912年初,天寿山皇陵。
一个年轻人拿着铁锹正在悼陵的旁边挖坑。
他的速度很快,铁锹在其手中挥舞出了残影。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大坑挖好了,而且还有墓室。
年轻人从坑里面跳了出来,来到大坑旁边的棺材旁。
“条件有限,委屈一下你了,先和你大侄子做个伴吧,以后天下太平了,我会给你重新修缮陵墓的,保证不比你大侄子的差。”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放心吧,这天下亡不了!”
“那些热血的年轻人是不会放弃救国的。”
说完,年轻人蹲下身子,将棺材举了起来,然后跳下了大坑中。
接着将棺材送进墓室之中,年轻人又将棺材的表面擦拭干净,最后才跳出了大坑。
年轻人重新拿起铁锹,开始填土。
许久,大坑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坟包。
年轻人将提前准备好的墓碑立在了坟包前。
随后也没有使用工具,直接用手在墓碑上刻字,要知道,这可是石碑啊。
但看年轻人的动作,似乎是非常轻松。
一个个的字就这样出现在了石碑上。
【大明皇帝朱猷樾之墓】
【1912年2月3日无名氏立】
……
另一边,皇太后带着从京师撤出来的大臣们退到了长安。
在长安,他们拥立了兴统皇帝的嫡长子为帝。
但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能做什么?
他救不了现在的大明。
不管是皇太后,还是撤出来的大臣们,都很清楚,大明现在已经没救了。
他们这点人也救不了大明。
于是在商议过后,向天下发布诏书。
请各方势力前来长安,商议救国一事,如果有人愿意接过救国重任,他们愿意退位。
诏书一出,天下哗然。
随后,同盟会等各方势力纷纷前往长安。
经过几个月的商议,1912年六月,兴统皇帝之子,大明最后一位皇帝退位。
各方势力在长安组建新政府,一个姓袁的大胡子任首任大总统。
大明皇室同意退位结束帝制的条件是必须收复京师,救国图存。
新政府同意了大明皇室的条件。
随着退位诏书宣告天下,这意味着持续两千多年的帝制正式结束,大明也以一种壮烈的结局落下帷幕。
半个月后,大明皇室所有人离开了长安,消失在了民间。
各方势力派出了许多人寻找,都没有找到。
直到二十年后,一个叫朱垕的年轻人参加了一支红色的军队……
……
新政府信守承诺,收复了京师。
不过他们所谓的收复,是用钱将京师买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