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铸器 (第2/2页)
顾青冥心头一动,顿时放弃了攻击。他停下脚步,将长剑横在胸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抛却一切杂念,用心灵去感受火山口流淌的灵气,去感受每一次流火的微弱跳动。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静静躺在火山口的流火铁突然发出刺眼的红光,像一条红色的溪流,顺着他的指尖涌向长剑。剑身瞬间变得炽热起来,一股磅礴的灵气顺着手臂传遍他的四肢百骸,顾青冥握着这把剑,仿佛与整座火山的灵气连为一体,他可以清晰地“看见”巨蜥体内灵力的流转,也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它唯一的软肋——那双看起来坚硬无比的眼睛。
“喝!”顾青冥大喝一声,身形如箭般射出,长剑带着红光直刺巨蜥的左眼。巨蜥来不及反应,只听“啪”的一声,长剑精准地刺了进去,墨绿色的毒液喷薄而出。它发出一声凄厉的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在地上,抽搐了几下便毫无动静。
顾青冥拿起流火铁,顾不上休息,马上踏上了回程。此时的他早已疲惫不堪,背上的伤口化脓,脚掌上的血泡也破了一一层,可怀中的流火铁却永远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像是给他注入了一股力量。途中遇到一条湍急的河流,他抱着咬着牙游了整整一个小时,上岸时浑身被冻得发紫,但他却死死地护住了自己的宝贝。
回到青玄宗铸器阁时,已是三天后的清晨。师兄弟们看到他衣衫褴褛,浑身是伤,怀里却抱着一块发光的铁片,全部围了上来。林墨赶紧找来伤药,一边帮他处理伤口一边责怪道:“你这个神经病,差点丢了你的命!””顾青冥只是笑着摇头,目光始终落在流火铁上。
他顾不上疼痛,立即钻进铸器房点火。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急着把铁块放进火炉,而是先把流火铁和以前的寒铁剑坯放在一起,静静观察二者的纹路。过了半天,他才点燃炉火,当温度升至恰到好处时,将两块铁同时投入炉中。圣火“腾”地一下窜高,呈现难得一见的青红色,映得他满眼凝神。
等待铁块熔融的间隙,顾青冥想起了在火山口的感悟,他并没有急于拿起紫铜锤,而是将手掌轻轻贴在炉壁上,用心去感受金属在高温下的寒铁的流火铁的温热渐渐交融,两种截然不同的金属质感在灵气的催化下缓缓舒展开来,如同两条缠绕的巨龙,彼此接纳着着自己的人生。
“这是可以的。”顾青冥低语一声,用火钳将熔合好的铁块夹出,放在铁砧子上。这一次,他举起紫铜锤的动作慢了许多,锤头落下的节奏也变了,不再是以前的迅猛刚硬,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像山间的溪流绕过岩石,像林间的风声穿过枝叶,“叮叮……”声音不再刺耳,反而如音乐般悦耳动听。
师兄弟们全部围在门口,看得瞠目结舌。他们清楚地看到,流火铁与寒铁的融合体在锤击下逐渐舒展开来,原本生硬的纹路变得灵动起来,每一片龙鳞都栩栩如生,剑身表面居然泛起淡淡的金光,金属内部隐约传出低沉的龙鸣之声,随着锻打的节奏起伏跌宕。林墨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这……”这是在回应他的锤击呢?”
顾青冥的额头上再次渗出汗珠,但他的目光却越来越明亮。他能清晰地“听”到剑身的“呼吸”,能感受到金属内部灵气流转的轨迹,每一击都将灵气恰到好处地锁在剑身,每一击都让龙形纹路多了几分灵动。他似乎不是在锻打兵器,而是在唤醒一个沉睡的灵魂,用他的心血和灵气,赋予这把剑以生命。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缕阳光透过铸器室的窗棂照射到剑的身上时,顾青冥手中的铁锤终于停了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夹起剑身,大步向后园的灵泉走去——那是青玄宗的至宝,泉水中蕴含着浓郁的灵气,是最后一步淬炼的灵气和灵魂融为一体。
“哗啦!”剑身入水的瞬间,灵泉突然剧烈震颤起来,一道清亮的龙吟响彻整个山谷,震得树叶纷纷飘落。泉水飞溅起来,化作漫天的水雾,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流光溢彩。水雾散去后,顾青冥伸手从泉中取出长剑,只见剑身莹润如玉,泛着淡淡珠光,阳光照过,竟然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面流淌的灵气,像一条游弋在剑身中的活龙。龙首剑柄栩栩如生,龙须仿佛能随风飘动,握在手中,一股温暖的灵气立即顺着掌心涌入体内,与他的灵力完美融合。
“成功了!”真的已经成了!简直就是神兵!\
顾青冥抚摩着光滑的剑身,蓦然一笑,眼角眉梢都是释然和欣喜。他终于明白,所谓“器魂”,从来不是靠外力强加的灵气,也不是靠繁复工序堆砌而成的表象,而是铸造者与金属的深度共鸣,是天地灵气与人心的完美交融。你以诚待器必报魂。
就在这时,他感觉到体内的灵气突然剧烈波动起来,原本卡在筑基巅峰许久的修为,竟在与剑身的共鸣中悄然突破,一股更加强大的灵力在经脉中流淌,浑身都透着舒畅。他转头看师父玄铁真人的房间,只见师父正站在门口含笑的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欣慰。
“师傅,弟子都明白。”顾青冥走上前去,躬身做了一个礼拜。
玄铁真人点头,抚须一笑:“你总算明白了。”所谓的大帝之姿,从来都不是造杀器利器的本事,而是以心铸器,以物通天的境界。这龙吟宝剑因你,你亦因之而长,往后,便是你的伴侣,也是你的大道。”
顾青冥紧握手中的龙吟剑,剑身轻颤,似有应答之势。阳光洒在他和剑身上,一剑,竟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调和。在远处的山谷中,龙吟久久回响,宣告着一位传世神兵的诞生,同时也见证了一位铸造师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