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忘忧 (第2/2页)
她回头一看,看到刚才带头认错的男生领着两个小伙伴,手里还拿着裹着的东西,气喘吁吁地追了上去。男孩叫小石头,是镇上铁匠的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恳切:“阿禾姐姐,这是我娘蒸的地瓜干,可甜了,你在路上吃吧。””说着,把布巾往她手里塞。
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也递过一小罐蜂蜜:“这是我家蜂箱里的蜂蜜,泡水喝可以润润嗓子,妹妹你肯定要用嗓子弹琴。””
柳忘忧看着孩子们冻得发红的小手,心里一暖。她没有推辞,接过红薯干和蜂蜜,从包里拿出自己攒的两颗奶糖,分给孩子们:“谢谢你们给你们吃,要记得好好照顾婆婆。””
“嗯!我们会的!”孩子们攥着奶糖,用力点头,目送她走远了才蹦蹦跳跳地回去。
手捧温热的地瓜干,柳忘忧的脚步越来越轻快。她听说,南边的望江县刚刚遭遇洪水,房屋被冲毁大半,很多群众被困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整天唉声叹气,苦不堪言。她加快脚步,赶在太阳还没有落下的时候,就赶到了望江县城外的救灾点。
远远望去,一座座茅草棚沿着河堤铺开,炊烟寥寥,偶尔传来几声孩童的啼哭,却被沉重的叹息迅速笼罩。几个穿着差役服装的人扛着粮食发放,动作粗野,有老人身手稍慢,就被推着撞到棚柱上。
“动作快点!”就这点粮食,晚了吃了!”差役不耐烦地呵斥着,眼里满是嫌弃。
柳忘忧皱紧眉头,刚要上前,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争执。一个妇女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差役大哥,求求你多给我一点米吧,我孩子快不行了,我想给他熬点粥……”
“没有!”每户那么多你多了别人呢?”差役一脚踢开妇人递过来的破碗,“别在这碍事,赶紧走!”
女子绝望地趴在地上,抱着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周围群众敢怒不敢言,只能低着头默默地把粮食接过来。柳忘忧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似的,她抱着琵琶向空旷的地方走去,轻轻地拨动了琴弦。
这一次的琴声,没有了《春涧流泉》的轻快,也没有了《童趣谣》的活泼,却像一双稚嫩的小手,轻轻拂过大家的心房。琴音里藏着妈妈对孩子的关心,邻里间的互助,重建家园的期盼。原本压抑的救灾点渐渐安静下来,哭泣的妇女停下了哭声,低头抹眼泪;粗野的差役放慢了脚步,脸上的急躁淡了几分;就连高烧不退的孩子,也轻轻在妈妈怀里哼了两声,不再哭闹。
分发粮食的差役头子察觉到柳忘忧,皱着眉头走了过来:“你是什么人啊?”在这里弹琴捣乱?”
柳忘忧停下琴弦,抬眼望向他,声音平静却有力:“我只是一个弹琴的女孩,看到这里的父老乡亲心酸,就弹一曲解闷。”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朝廷下拨的赈灾粮每家只给这么一点?还有这个女人的孩子生病了,急需粮食来熬粥,为什么就不能通融呢?”
头目脸色一变,刚要发作,却被人群中的一个老者拉住。老者是村里的老族长,他拱着头:“差役大人,这丫头琴声能安人心,就让她弹一会儿。”再说了,那女人的孩子真可怜,不如多给她一勺米饭吧?”
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对,孩子快不行了,就当积点德吧!””
头目看着众人的目光,又想起刚才琴音带来的异样平静,悻悻地哼了一声:“没事,给她多舀一勺吧!”但这琴不能再弹误了发放粮食的时间!\
妇人连忙向柳忘忧,柳忘忧扶起她,轻声说:“快回去给孩子熬稀饭。””
当天晚上,柳忘忧就住在救助点的老槐树下。群众自发为她搭了简易棚,还送来了干净的麦秆和热水。夜深了,她坐在棚子外面,为那些辗转难眠的人们弹奏“安魂曲”。琴音轻柔绵长,像月光一样笼罩着整个救灾现场,不少人在琴声中渐渐进入梦乡,脸上的愁容舒展了许多。
半夜,工棚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柳忘忧睁开眼一看,白天那个差役头子正鬼鬼祟祟地站在不远处,手里拎着一个布包,像是往怀里塞着什么东西。她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注视着。
第二天一早,柳忘忧正帮着老奶奶照顾孩子,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原来是几个人发现救灾粮中掺了很多沙子和泥土,愤怒地找差役理论。头领矢口否认,还说人民故意找茬,双方争执不下,眼看就要动手了。
柳忘忧抱着琵琶走过去,指尖一拨,琴音陡然清亮起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正气。她看头领,缓缓开口:“差役大人,昨夜你藏在槐树下的装的可是清粮?”还有你腰间的钱袋,昨天发粮的时候还空着,今天怎么鼓起来了?”
头上的人脸色瞬间惨白,下意识地捂着腰间的钱袋子。周围的群众顿时明白过来,纷纷起哄:“原来是你们私吞了救灾粮!””“把粮食交出来!”
头子见事情败露,转身想跑,却被愤怒的人们团团围住。老族长上前一步,沉声道:“我们现在就去县衙告你!”让县令大人还我们公道!”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新上任的县长沈砚之巡查灾情路过这里。沈砚之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即下令拿下参与私吞粮食的头目和差役,并让人重新清点赈灾粮,除去泥沙,全部分发到百姓手中。
处理完差事,沈砚之走到柳忘忧面前,拱手相送:“多谢丫头仗义执言。”如果不是你,这些百姓恐怕还得被蒙在鼓里。”
柳忘忧浅浅一笑:“大人说话重口,我只是把该做做了。”“真正为人民做主的是成年人。”
两人闲聊中,沈砚之得知柳忘忧是青玄宗的弟子,大吃一惊:“原来那个丫头是道长玄机子的弟子?”我也是青玄宗弟子,沈砚之。”
“原来是大师兄啊!”\在山上的时候,她就听说过沈砚之的名字,知道他是师父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下山后做了县令,为人清正廉明。
沈砚之也十分高兴,他看着赈灾点在琴音的安抚下渐渐平复了情绪,感慨道:“师父说你有告慰众生的大帝之姿,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的“持正”之道是靠律法护民,你的“忘忧”之道是用琴音安魂,殊途同归啊。”
柳忘忧点头:“是啊,只要能为百姓解忧,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正道。””
沈砚之在赈灾点呆了三天,柳忘忧便为百姓弹了三天琴。在她和沈砚之的妥善安排下,救助点的秩序井然渐渐有了眉目。人们开始主动清理废墟、搭建房屋,脸上多了几分怒气。
离开望江县的前一天,老族长带着族人来到柳忘忧面前,手捧“琴音救苦”四个大字的匾额。“阿禾丫头,这是我们大家伙儿的一点心意,谢谢你用琴声把我们救出来啊!””
柳忘忧望着匾额,眼眶微热。她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重新弹了一曲《太平谣》给众人听。琴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人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看到了重建后的家园。
辞别沈砚之,告别百姓,柳忘忧继续南行。这一路,她走过的地方更多,见过的愁苦更多,她用琴音化解的忧愁更多。她在瘟疫肆虐的村寨里弹奏《愈心曲》,让病魔在绝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战乱后的重建的乐章,让人们在废墟上看到希望;科举落第的书生在窗前弹奏《奋进歌》,使失意者重整旗鼓。
她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百姓爱戴,就连一些江湖人士、官员也对她肃然起敬。一次,两大武林门派因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死伤惨重。柳忘忧闻讯赶来,弹起了两派之间的“和衷曲”。琴声中隐藏着江湖道义和兄弟情义,两派掌门听着琴声,想起年轻时并肩战斗的日子,最终放下仇恨,握手言和。
这一天,柳忘忧来到了一座繁华的都城。刚进城,就听到一阵锣鼓喧天的热闹。原来是城里的首富给儿子办婚宴,摆了很多酒席,请了很多戏班、乐师。柳忘忧本想找个地方歇息,却听到旁边有人议论:“听说首富为了办这场婚宴,花了十万两白银,可市郊孤儿院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
“谁说没有呢?”那个孤儿院的孩子可怜得很,冬天连被子都没有,好多孩子都冻病了。”
柳忘忧心中一动,犹抱琵琶向首富豪宅外走去。府邸外张灯结彩,宾客盈门,一派喜气洋洋。她在府门外的空地上落座,拨动着琴弦。
一开始,宾客们以为她是来助兴的,纷纷叫好。但渐渐地,琴音变得沉重起来,像是在诉说寒冬中孩子们的啼哭,像是在刻画被冻得发紫的的小手。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宾客们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议论纷纷:“这琴声咋就那么不舒服呢?”“对,听着心里堵得慌。”
首富也闻琴声,出府门见柳忘忧,蹙眉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在这里弹奏如此凄婉的曲子,扫我儿子的兴致?”
柳忘忧停下琴弦,看着首富,缓缓道:“大人,您给儿子办婚宴,花十万两银子,当然热闹。”但在市郊的孤儿院里,孩子们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有的甚至已经被冻得不成样子了。如果能拿出十分之一的钱,就能让那些孩子暖暖和和地过冬。”
首富面色一变,厉声喝道:“我花自己的钱,和你何干?”赶紧滚,否则我对你不客气!“
“成年人,钱财是身外之物,如果能用来帮助别人,岂不比铺张浪费来得更有意义?””柳忘忧不卑不亢地说,“您听,这琴音里,是孩子们的期盼啊。”
她再一次拨动琴弦,这一次的琴声中既有也有期盼和哀求。许多宾客被琴声感动,纷纷劝道:“王老爷,这姑娘说的对,不如给孤儿院捐点钱。”“是啊,积德行善,也是给你的儿子积福报。””
首富看着众人的目光,听着那动人心弦的心中的那股傲气也渐渐被触动了。他沉默了叹了口气说:“一切都好,我捐五千两白银给再给孩子们送去棉衣和棉被。””
百姓们顿时欢呼雀跃,柳忘忧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为众人演奏了一曲欢快的《喜庆歌》,琴声中洋溢着欢乐与祝福,府邸外恢复了热闹的气氛。
出了都城,柳忘忧一路向西,来到了偏僻的深山里。这里交通闭塞,百姓生活拮据,孩子们更是没有读过一本书。柳忘忧住进了村里,每天除了给百姓弹琴,还教孩子们识字、唱歌。她用琴声教孩子们识山河,用歌声教孩子们懂得懂得勇敢。
村里的老人们都说:“阿禾丫头不仅是琴仙,连小孩子都是活菩萨!””
在大山里生活了半年,柳忘忧觉得自己的修行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她的“忘忧琴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既能安抚人心,又能激发人心的善意和勇气。她终于彻底明白,师父所说的“大帝之姿”,并非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以自己的力量带给世间温暖与希望。
这一天,柳忘忧正在教孩子们唱歌,顿时感到一股似曾相识的气息。她抬头一看,师傅玄机子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师父!”柳忘忧激动地跑了过去,跪倒在玄机子面前。
玄机子扶起她,笑着说:“忘掉烦恼吧,你干得不错。”您的琴声不仅化解了百姓的忧愁,更点燃了百姓心中的希望,这就是最宝贵的\”
柳忘忧依偎在师父身边,轻声说:“师父,我明白了。”只要能给人民带去一点温暖,我就会一直弹下去。”
玄机子点头,望着远处的山峦,缓缓地说道:“乱世之中,最缺的就是你这般温存。”记住,你的琴音就是你的道,守住这份初心,终会成就属于你的传奇。”
柳忘忧重重点头,她望着山坡上嬉戏的孩子,望着村里劳作的人们,内心充满了坚毅。她知道自己的历练之路还很漫长,但只要这把琵琶还在,她的琴声就不会停歇。她会继续用琴音温暖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善意和希望去实践属于她的“大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