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以为你想搬皇帝 (第1/2页)
很快耿大儒就给出了答案。他指着吕喻对江彦道:“还记得我曾同你提过,你有四位师兄吗?
眼前这位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这冯乘县的县令吕喻。
你吕师兄原先任职大理寺卿,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才到了这冯乘当县令。
我想你们家应该不陌生才对!”
江家姐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耿大儒介绍完吕县令,又指着江彦对吕喻说:“这是为师新收入门墙的小弟子。
今年永州府院试的案首,江彦,你可唤一声江师弟。”
江彦赶紧上前同吕喻见礼:“江彦见过吕师兄!请师兄万福安康!”
吕喻也回他一个师兄弟之间的揖礼:“江师弟!”
耿大儒满意极了,拉着二人道:“你们师兄弟二人同在冯乘,日后当互相扶持。
尤其是你,伯呈(吕喻的字),江彦年纪尚小,你作师兄的要多照拂担待些!”
“是,学生定谨遵老师教诲。”
江暖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好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禁不住同白泽吐槽道:“这世界也太小了吧?拜个师都能跟县令混成一家人?”
白泽甩了甩尾巴,小下巴一昂:“多个大靠山还不好吗?以后谁再敢欺负你,直接搬县令!”
江暖看着它险些抬到天上的下巴,“扑哧”一声笑了:“你这气势,我以为你想搬皇帝。”
白泽看了她一眼,语气幽幽道:“会有那么一天的!”
江暖“呵”了一声:“我可没那么大的脸。”
师徒见面,少不得要叙旧一番。
江暖让孙娘子多做几个拿手好菜,然后亲自去酒窖里搬了一坛子杨梅酒出来,吊在水池子里冰镇着。
等那师徒三人聊得差不多的时候,午饭也做好了。众人边吃边聊,好不痛快。
吕喻对这杨梅酒尤其喜爱,问江暖:“你这酒是自酿的吗,好生特别。”
江暖笑道:“确实是自酿的,杨梅酒,刚得不久。”
“难怪,饮之有馥郁的果香。”
“大人若是喜欢,走的时候我送你两坛就是。”
这会儿轮到吕喻不好意思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江暖又提起想给江彦补办一个拜师礼,被耿大儒一口否决了。
“不办不办!都是虚礼,之前他的几位师兄,我也未曾让他们办过什么拜师礼,磕头就作数。”
耿大儒如此洒脱,江暖也只好作罢。
饭毕,稍事休息,江暖将几人请进了书房,开始谈正事。
吕喻拿过江暖的图纸展开一看,立即惊为天人:“好,好啊!你这脑子,简直绝了!
这两件东西若是推广开来,肯定比你先前制作的水磨坊和水车还要有用的多。
这些铁构件,你只管拿去让铁匠铺铸造。其余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江暖要的就是这句话,听到吕喻如此爽快很是欢喜:“如此,就多谢大人了。”
耿大儒也看到了图纸,他老人家虽一心做学问,却也并非对农事一窍不通。
看到这份图纸后也被江暖的才华惊艳到了,赞道:“你若是男儿,这朝堂之上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这评价,可谓十分高了。
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江暖顺利的在打铁铺子下了订单。
与此同时,江家村这边,几名木匠也按照江暖给的图纸开始打造谷斗、挡板及脚踏板之类的木质构件。
赶在庄子开镰前两天,十套铁质的齿轮构件和滚桶顺利的运到了江家村,进行调试组装。
到了庄子开镰那天,十台打稻机一字排开在田里,发出巨大的轰鸣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包括附近正在收稻的庄户人家,当即稻子也不割了纷纷跑来看稀奇。
都说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奇特又如此好用的谷斗,又快又省事,脱的还干净。
有人问是在哪买的,还有人问能不能租借等。
听说县城的铁匠铺子里就可以打,一些家底厚的心里就开始琢磨开了......
六百多亩的稻田,看起来很多。
但江暖调集的人手也多,外加十台打稻机的加持。打稻机不够,就用老式的谷斗,如此不过短短的四天就全部收割完毕。
竟是比江家村其他的村民家中都还要快上许多。
江暖这里收完了,就用船将打稻机全部拉回了江家村,免费借给大家使用,可谓十分大气。
族人们没什么可回报的,知道她家里没种什么菜。
于是不拘黄瓜青菜还是豆角辣子,只要是自家地里有的,统统薅下来往江暖家送。
一时间江暖家连买菜钱都省了。
六百多亩上等良田,收割的稻谷晒干吹去秕谷,平均亩产仅313斤。
在村民和佃户们眼里,这已经算得上是丰收了。然,在见识过杂交水稻的江暖看来,实在是少得可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