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章 方如无功而返 (第2/2页)
然而,沈砚下一句话又让她稍稍安下心来:“至于祖母那里……我会亲自去信说明,搬来荷园是我个人选择,与府中诸人无关,请她老人家不必挂怀,亦不必迁怒他人。”
这话,便是间接替方如解了围,表明不会因为百花宴之事继续追究,也让她回去能有个交代。
方如闻言,顿时松了口气,虽然没能劝回沈砚,但得了这句准话,总算能缓解她在府中的压力。
她连忙起身,感激道:“多谢二弟体谅。那……那我便不打扰二弟清静了,这便回府向祖母复命。”
“嗯。”沈砚淡淡应了一声,并未起身相送。
方如如蒙大赦,也不敢再多言,带着丫鬟匆匆离开了荷园,背影竟有几分仓促。
沈砚看着她离去,这才起身离开。
应付这些家族内务,远比处理朝堂阴谋更让他觉得耗费心神。
九月初的秋风,已然带上了一丝凉意,吹过桃源村这片开发的土地,却吹不散村民们心头越烧越旺的热情。
经过几日紧锣密鼓的修整,村子又悄然有了变化,处处透着蓬勃的生机与井然有序的忙碌。
最大的变化是后山窑区,为了早日建成能遮风挡雨、防潮防蛀的木炭仓库,姚大姚二得知村里公账中拨出的银子可以领取使用的时候,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拜托谢大虎,将采买油布的重任交给他。
“大虎兄弟,这是单子和银子。”
姚二将一份列着所需物品的清单和从谢里正那里提的银子交给谢大虎:“主要是结实耐用的新油布,要最大幅的!再买些粗麻绳。剩下的,你看看再添置些搭棚子可能用得上的家伙什。这一趟就拜托你了,我和姚大实在是走不开,我们那炉子里还烧着木炭呢,一刻都离不开人。”
而谢大虎也爽快的答应了,他也急需去云槐县添置一些其他东西,为了运货,甚至还将谢锋的爱马“追风”和他家里那辆格外结实的板车都借了来。
又点了村里七八个机灵可靠的汉子同行,一行人天蒙蒙亮便浩浩荡荡地出发去了云槐县。
这一趟去县里,可谓声势浩大。
村里人提早知道谢大虎要带队去县城采买,呼啦啦全围了上来,这个塞铜板要捎包粗盐,那个也要扯几尺布,还有央求带点针头线脑、便宜糖块、甚至是一小坛劣酒的……
这些人多是些家里男人一直在窑洞或测量队干活的家属,这刚领了工钱,手头稍微宽裕了些,便迫不及待想改善一下生活。
谢大虎他们本是空车而去,回来时却几乎是满载而归,板车上堆满了公家的油布工具和乡亲们的零零碎碎。
回程路上,看着这满车的货物,同行的汉子们都有些心惊,开玩笑道:
“大虎哥,咱这阵仗,可别被山贼盯上了!”
谢大虎拍拍腰间的柴刀,豪气道:“怕啥!咱们这么多人,家伙也趁手,要是有不长眼的敢来,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话虽如此,一行人还是加快了脚步,所幸一路平安,直到夜深才回到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