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朕都先一步料到了,你们还让他死了?! (第2/2页)
“身为千年之后的朝代,他们汲取了前人亡国的教训。”
长孙无忌在旁点出。
李世民深以为然,同时心中一动——大唐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便在于藩镇割据。
自己又该如何避免?
“大唐在制度上,仍有缺憾。”
“这也是朕召诸卿观天幕的原因。”
“要学一学后世各朝如何规避弊端,好让大唐国祚更久!”
“若能化解这些隐患,大唐自当基业长青!”
“好!”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齐声应诺,心中压力更重。
如此难得机缘,绝不可虚度。
……
大宋!
赵大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乾隆的本事。
“虽是异族,但其制度亦有可取之处。”
“乾隆虽说命运眷顾,可也确实有能耐。”
“明明深居宫闱,却能借奏折推演前线战况,这点,你不及他。”
此言一出,赵二尴尬至极。
毕竟他素有“阵图大师”之称。
他昔年也曾在后宫遥控军情,自信凭布阵之术可保无忧,结果却惨遭敌军痛击。
相比之下,乾隆同样远程指挥,却不似赵二那般死抠图纸,而是在关键时机下令。
他的命令精准无比,往往能通过零碎奏折拼凑战场局势,甚至提前预判敌势。
若非额尔登额袖手旁观,明瑞本不至于殒命。
相比之下,赵二的短板就暴露无遗。
打仗怎可能只靠一张阵图?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唯因时因地而制。
若真按纸面条款死打,那场仗必败无疑。
赵二听明白了大哥的暗讽,只能干笑,默然不语。
毕竟战事已输,他还有什么面子再开口?
……
洪武时期!
“不得不承认,这乾隆皇帝确实有几分心计和手腕,咱之前算是小瞧了他。”
老朱眯起眼睛,神情渐渐凝重。
先前看那天幕时,老朱只觉得乾隆不过是运气好。
投了个好胎,有个能耐的爷爷,还有个不错的爹。
要是他朱元璋当年也有这样的命,还用得着拼命造反?
那个时候的世道,能填饱肚子都算烧了高香。
老朱当年的理想,不过是吃饱饭,能和家人安稳过日子。
可若真是如此,世上也不会有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随即,他又盯向天幕,目光变得更加严肃。
原本他以为乾隆只靠运气,可看完这一幕才发现,对方的能耐也不容忽视!
是啊,若真是庸碌之辈,就算侥幸登基,也绝不可能稳坐六十余年。
皇帝这位置,没有手腕和本事,怎能坐得安稳?
老朱对此再清楚不过。
做了皇帝才知道,朝堂上的那些臣子,口头上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各怀鬼胎。
若是没有足够的眼光,极易被人瞒天过海。
“大清能入关夺天下,归根结底还是咱大明自身不够强盛。”
想到大明的江山断送在异族之手,老朱心头就是一股说不出的愤懑。
“父皇,王朝兴衰,乃是天道常理。”
“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不灭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