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元方这事你怎么看? (第1/2页)
五原的风霜吹不到太原之地。
就连西河郡靠东一点的地界都吹不到。
昭余泽,凛冬时节的黄巾流民安置地。
眼下已经是土房林立,田陌纵横。
并不宽敞的田埂上,只见一群半大的孩子,在几个穿着干净棉布衣裳的本地妇人带领下,挎着小篮子,沿着田埂和沟渠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刚冒头的荠菜,灰灰菜等野菜。
“核桃!你慢点跑!别踩了刚耙平的田垄!”一个妇人笑着喊道。
“知道啦,张婶!”
一个黑瘦但眼神明亮的男孩回头应道。
“采了野菜,中午钱大娘给你们做野菜团子吃!”
“好哦!有野菜团子吃喽!”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幅本地妇孺带着流民孩子一起劳作,其乐融融的画面,在去岁初安置时是不可想象的。
那时,流民则带着自卑,戒备和麻木,而今在春播前分地后,他们一个个的才终于是彻底融入了并州的水土。
田边的直道响起吱呀的车轮声响。
“大牛哥,你看那边!”核桃突然指着远处官道朝田里的一个汉子喊道。
只见几辆由健骡拉着的,覆盖着油布的大车,在郡兵护卫下,正沿着新修的夯土官道缓缓驶向这边。
车辙很深,显然载着重物。
“是粮种!还有新农具到了!”
石大牛眼睛一亮,反应了过来。
“快!大伙儿加把劲!把这块地弄完,去领粮种!听说还有新式的耧车!”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田间地头响起一片兴奋的吆喝声和更卖力的鞭响。
昭北屯的打谷场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此刻成了临时的物资发放点。
屯田吏,仓曹吏,工曹吏员们忙而不乱。
长长的队伍排了起来,都是昭北屯各生产队的代表,脸上洋溢着期盼。
屯田吏老赵拿着厚厚的户籍田册,声音洪亮:“第三生产队,石大牛!”
“到!”
石大牛连忙挤出人群,搓着手,有些紧张。
老赵对照着册子一一念道。
“户主石大牛,丁口二,授田五十亩,按制,头三年免赋税,今春租借曲辕犁五具,耕牛两头健骡一头全队共用。
麦种二十石,豆种五石,南瓜苗三千株,新式畜力耧车两台,全队共用。
这些都由你统一调度!出现问题也是找你,如果没有异议,可以签字画押了!”
石大牛看着吏员从车上搬下那鼓鼓囊囊,散发着新鲜谷物香气的麻袋,还有那架结构精巧,闪着桐油光泽的曲辕犁,眼眶瞬间就红了。
“没有.没有异议出任何问题,我拿命还!”
他颤抖着手,在那份盖着鲜红太原郡守府大印的文书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又郑重地按下了手印。
“谢…谢谢!”石大牛声音哽咽,深深鞠躬。
“谢什么,这是张将军和荀长史定下的章程!”
老赵摆摆手,脸上也带着笑意。
“好好种!把地伺候好了,秋天打出粮食,还了租借的种子耕牛,剩下的都是你们自己的!老婆孩子能吃饱穿暖,娃娃能上学堂,这才是正经!”
“哎!哎!一定!一定!”
石大牛连连点头,招呼着几个队里的青壮,小心翼翼地抬起粮种和犁具,如同捧着珍宝。
发放现场秩序井然,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发放结束,人群散去。
打谷场边,几个本地的,流民营的妇人正围着几个大木盆清洗刚采来的野菜。
她们一边麻利地择菜,清洗,一边唠着家常。
“石家妹子,你这肚子…看着有三四个月了吧?可得当心点,别累着。”
一个阿婆看着石周氏明显隆起的腹部,关切地说。
石周氏就是之前那个石大牛的妻子,去年冬天从广宗来了并州后怀了身孕。
石周氏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笑着摸了摸肚子。
“没事,阿婆,娃儿结实着呢,这里的医官隔三差五就来诊脉,都说好得很。”
人口繁衍是张显较为看重的,所以他的治下,户曹要是发现有怀孕的孕妇就会统一告知张显培养起来的医匠。
如今太原也是成立的医曹,专司负责疫病以及医疗相关,在医曹的统筹下,医匠们每月都会亲自走访孕妇家中三次,检查孕妇的健康。
“哎哟,那可是天大的福气!”另一个流民妇人羡慕地说。
“听说将军夫人去年也怀上了小将军,说不得你家娃儿也能跟着沾沾福气!”
提到将军夫人邹婉怀孕,妇人们的话匣子打开了。
“可不是嘛!听说晋阳城里,将军府上下都紧张得不得了!那个叫夏侯的将军亲自带兵守着内院,进出的人查了又查!”
“吃的用的,听说都要医官先试过,连水都要验!”
“张将军远在五原打仗,心里肯定也惦记着,这要是生个小将军,咱们并州就有福喽!”
正欢声笑语着,一个流民妇人抱着个襁褓,从不远处急匆匆跑过来,脸色煞白。
“石家嫂子!王阿婆!快…快看看我家二丫!她…她早上还好好的,突然就抽起来了!浑身滚烫!”
石周氏和王阿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围过去。
只见襁褓中的女婴小脸通红,呼吸急促,小小的身体间歇性地抽搐着。
“哎呀!这是惊风了啊!”王阿婆经验丰富,一看就急了。
“快!掐人中!用温水擦身子降温!得赶紧找医官啊!”
“屯里的李医工去隔壁屯巡诊了!一时半会回不来啊!”孩子的母亲急得直掉眼泪。
石周氏当机立断:“快!抱上孩子!今天分粮种,屯里的两头骡子分在我家,让我男人套车,直接去郡城药铺!”
她转头对旁边一个半大小子喊道:“核桃!快去我家里让大牛把车套上!快!”
核桃应了一声,撒腿就跑。
石周氏也顾不得自己身子重,帮着抱起孩子,快步向屯口走去。
车很快套好,石周氏抱着孩子坐上去,王阿婆和孩子的母亲也挤了上来。
石大牛坐在车辕上亲自赶车。
“驾!”
一声吆喝,骡车沿着新修的官道,向着晋阳城方向疾驰而去。
——
晋阳城,前将军府。
后院花厅暖房,阳光透过粗糙的毛玻璃板洒入,暖意融融。
邹婉斜倚在铺着厚厚锦垫的软榻上,身上盖着一条轻柔的薄被。
六七个月的身孕让她原本纤细的腰身变得圆润,腹部高高隆起。
她手中拿着一卷账册,正轻声与侍立一旁的管事娘子核对府中用度。
虽然张显让她静养,但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她依然会管管府上的内务和工坊的督导,只是将更多具体事务交给了可靠的下属。
“夫人,库房新到了一批自产的细棉布,质地柔软,吸汗透气,正适合给未来的小公子做襁褓和贴身衣物,你看是否…”
管事娘子恭敬地请示。
邹婉温柔地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脸上带着笑意点了点头。
“嗯,挑那最细软的备着,另外再多备一些,昭余泽那边安置的人里听说也多了不少产妇,他们条件艰苦,就以将军府的名义,拨一批棉布和棉絮过去,让府上管辖的药房也分发一些胎药,给需要的新生儿和产妇。”
“夫人仁厚!”管事娘子由衷赞道。
这时,贴身侍女小芸端着一个精致的白瓷碗进来,碗里是热气腾腾的炖花胶。
“夫人,该进补品了,这是夏侯统领亲自盯着厨下熬的,医官验过了。”
邹婉接过碗,用小银匙轻轻搅动。
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
“这是何物,之前好似没有见过?”
邹婉开口问询。
陪嫁过来的丫鬟小芸立即接话:“这是花胶,去年秋时将军就托人往幽州青州徐州那边寻访了,听说对孕妇特别好,前几天才到了一些,夏侯统领亲自吃过,也让我试吃了没有什么问题才敢给夫人炖的。”
邹婉看着碗中袅袅升起的热气,听着小芸的絮絮叨叨,眼神却飘向了北方。
夫君张显,此刻正在朔风凛冽的五原,与胡虏周旋…虽有家书报平安,但身为妻子,怎能不挂念?
“小芸,五原那边…最近可有新的军报传来?”邹婉浅尝了几口,放下了碗勺问道。
“回夫人,前日荀郡守让人传过信了,提及赵将军和张都尉在云中袭扰顺利,胡虏两部内斗正酣,前将军坐镇九原,一切安好。”
小芸连忙宽慰。
“嗯。”邹婉点点头,低头小口啜饮着补品,心中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