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第159章 :新象

第159章 :新象

第159章 :新象 (第1/2页)
  
  晋阳城外的官田,此刻人声鼎沸,与料峭寒风形成鲜明对比。
  
  巨大的官仓敞开着厚重的木门,如同巨兽张开了口,一袋袋沉甸甸、颗粒饱满的“喜冬麦”种,正被赤膊的力役喊着号子扛出,码放在等候的牛车之上。
  
  “都仔细着点!这可是使君弄来的神种!一粒都不许糟蹋!”负责押运的仓吏嗓门洪亮,眼睛瞪得像铜铃,紧盯着每一袋种粮的装卸。
  
  他身旁,几个穿着郡府吏员服色的人,正对照着名册簿子,大声吆喝:“西乡!西乡的牛车上前!领麦种一百二十石!”
  
  “南关里的,你们的八十石,点清楚了!”
  
  牛车旁,除了各乡里正,更有不少面有菜色、眼神却充满希冀的陌生面孔。
  
  他们是并州各地的流民,都是听闻太原改换门庭后抱着一丝微薄希望来到此地的,眼下也都被重新造册登记。
  
  此刻他们挤在领取种粮的队伍边缘,听着吏员宣讲。
  
  “……奉荀县君令!凡登记造册,愿在并州安家落户者,皆可分田落户!今冬垦荒种下这‘喜冬麦’,来年夏初便有收成!麦种由郡府借出,收后归还即可!开荒头一年,赋税减半!”
  
  一个裹着破旧单衣、抱着幼子的妇人,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她怯生生地问旁边一个老农:“老丈,这……这麦子,真能在冬天里长?不会冻死?”
  
  老农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豁口,指着不远处田垄里已有零星嫩绿探头的田地:“瞧见没?那便是俺们村前几日种下的!使君弄来的东西,还能有假?俺在晋阳活了四十多年,就没见过十月末还能下地的麦子!你就安心领种,跟着官府的指点种,错不了!使君仁厚,给咱活路呢!”
  
  妇人看着那寒风中倔强的新绿,又看看怀中懵懂的孩子,将孩子抱得更紧了些,用力点了点头。
  
  寒风似乎也没那么刺骨了。
  
  郡守府内,荀彧刚送走一拨汇报各县补种进度的吏员,案头堆满了文书。
  
  他拿起一份来自榆次的简报,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陈纪在榆次推行新吏治与冬麦补种,手段雷厉风行,成效显著。
  
  他提笔蘸墨,在一份关于调拨最后一批农具给阳曲的公文上签下名字,目光沉静。
  
  粮仓充盈,民心可用,这并州的根基,正在一寸寸的夯实。
  
  榆次城外的田野,景象又与晋阳不同。
  
  少了些喧嚣拥挤,多了几分井然有序。
  
  新任署理县令,正是由功曹署派下的一位姓孙的老吏,此刻带着几名同样穿着新式皂隶服、精神干练的年轻吏员,亲自在田间巡视。
  
  这些年轻面孔,不少是今秋吏治整饬后,从寒门或良家子中提拔、或通过初步考选上来的,眉宇间带着一股锐气和新官上任的谨慎勤勉。
  
  “王里正,你们村这畦地垄沟挖得不够深!喜冬麦虽耐寒,但根系要扎牢!按农官发的册子上写的来!”
  
  一个年轻吏员蹲在地头,指着刚开出的田垄,声音清晰地对一个老里正说道。
  
  他手里拿着一个简陋的木质标尺,显然是新制的农具。
  
  老里正连连点头:“是是是,小老儿记下了,这就让他们返工!”
  
  他转身对田里吆喝:“二狗!带几个人,把这垄沟再深挖三寸!按官爷说的做!”
  
  不远处,另一名吏员正对着几个围拢的流民讲解:“……看好了,撒种要匀,覆土要薄,太厚了苗拱不出来!这喜冬麦喜凉,冬雪盖着反而好,但刚种下时土不能压太死……”
  
  田垄间,除了榆次本地农户,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分到田地的流民。
  
  他们穿着各色破旧的衣裳,动作或许还有些生疏,但在本地农人和吏员的指点下,都干得极其认真。
  
  铁锄翻飞,麦种落入新翻的、带着凉气的湿润泥土中。
  
  他们知道,这埋下去的不仅是种子,更是自己一家老小来年的活命指望。
  
  陈纪一身半旧的深青官袍,站在稍高处的田埂上,默默看着这一切。寒风吹动他的袍袖,他身形挺拔如松。
  
  清除周闵等蠹虫的雷霆手段曾让此地风声鹤唳,但随之而来的公平分田、借种助耕、以及这些充满朝气的新吏带来的高效务实,如同春风化雨,迅速抚平了动荡,将人心凝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田亩间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便是对他新政最好的注脚。他微微颔首,对身边的孙县令道:“冬麦抢种乃今岁头等大事,吏员务必下沉,农官指导需到位,不可误了农时。”
  
  “下官领命、”
  
  阳曲的田野,则透着一股扬眉吐气的蓬勃生机。
  
  曾经被豪强张裕盘踞、压得喘不过气的土地,如今真正回到了耕种者的手中。
  
  秋收的丰硕余韵未散,冬麦的抢种又已开始。
  
  李然,这个曾经在张裕阴影下战战兢兢的老里正,如今腰杆挺得笔直,嗓门也格外洪亮。
  
  他挥舞着新领到的、闪着寒光的铁锄,在自己分得的靠近河滩的肥地上奋力开沟。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却咧着嘴笑。
  
  “老李头,干劲足啊!”邻地的汉子打趣道。
  
  “那可不!”李然抹了把汗,锄头重重落下。
  
  “以前给张家当牛做马,收成全进了他家粮仓,饿得婆娘娃儿直哭!现在这地是咱自己的!使君还给咱这能在冬天长的神麦种!这劲头,能不足吗?”
  
  他指着不远处一大片正在被开垦的河滩荒地:“瞧见没?那一片,都是咱们几家商量好一起开的!种上喜冬麦,明年又能多几石粮!”
  
  几个半大小子,提着柳条筐,沿着田垄小心翼翼地撒着金黄的麦种。
  
  他们不再是豪强家田庄里麻木的小奴仆,眼神里充满了对自家田地的珍视。
  
  “撒匀点!别糟蹋了!”李然不忘叮嘱一声。
  
  “知道啦爷!”孩子们清脆地应着。
  
  田边的小路上,一辆牛车吱呀呀地驶过,上面满载着还带着泥土芬芳的粟米。
  
  这是秋收后最后的收获,正运往县城的集市。赶车的汉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和田间劳作的人大声打着招呼。
  
  阳曲的空气中,弥漫着自由耕种带来的踏实与希望。
  
  张裕的坞堡已被改成了县仓和巡防营驻地,那高耸的围墙,再也无法圈禁这片土地勃发的生机。
  
  若论冬麦补种最如火如荼、最成体系之地,非虑虒莫属。
  
  “桃源模式”在此地已运转一年,深入骨髓。
  
  虑虒城外,广袤的冲积平原上,目之所及,皆是新翻的沃土与整齐的田垄。
  
  虑虒县总共十万余亩的田地,在秋粮归仓后几乎没有片刻停歇,立刻投入了喜冬麦的播种。
  
  庞大的官牛群被高效地组织起来,以里为单位轮换使用。
  
  健硕的黄牛、黑牛拉着坚固的曲辕犁,在农人熟练的驾驭下,沉稳而有力地将土地深耕。
  
  新式耧车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均匀地播下麦种,后面跟着覆土的农人,动作一气呵成。
  
  田埂上,立着不少简易的木架,上面悬挂着防水的“农事指南”木板,用炭笔清晰地画着喜冬麦播种的深度、间距示意图,以及冬季田间管理的要点。
  
  这是韩暨在虑虒时就定下的规矩,由识字的半大孩子或里正负责讲解。
  
  “王老三!你家地头那排水沟得再清一清!这麦子耐寒可也怕涝!”一个穿着“农技员”坎肩的汉子骑着骡子沿田巡视,大声喊道。
  
  “好嘞!马上弄!”叫王老三的汉子立刻应声,招呼家人拿起铁锹。
  
  更引人注目的是虑虒城北新建起的一片连绵工坊区。
  
  此刻虽值农忙,但工坊内依旧炉火熊熊,锤声叮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