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85章 郑家来人

第285章 郑家来人

第285章 郑家来人 (第1/2页)
  
  送走大军后,江瀚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反而立即召见了负责后勤统筹的赵胜。
  
  在蜀王府的偏殿内,江瀚指着舆图上蜿蜒通向贵州的道路,神色凝重:
  
  “邵勇他们已率五万将士出征,入黔道路艰险,粮秣转运乃重中之重。”
  
  “赵胜,后勤补给一事,我就全权交给你了。”
  
  “从成都,潼川州、嘉定州等地调集粮食后,我需要你亲自到播州坐镇后方,务必尽全力保障大军供给,不得有误!”
  
  赵胜深知责任重大,沉吟片刻后回道:
  
  “大王放心,臣下回去就着手调配各府县粮草。”
  
  “但是.”
  
  他话锋一转,提议道,
  
  “通过陆路转运粮食,耗费民夫极众,而且效率低下。”
  
  “臣有一议,是不是可以组建一支船队,借用水路之利。”
  
  “四川水系发达,水运能省不少功夫。”
  
  江瀚闻言,随即望向舆图上纵横交错的河道。
  
  四川地区,水运条件极其优越,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如岷江、嘉陵江、乌江等都是交通动脉。
  
  “水运确能省时省力,但问题是,军中没多少船啊。”
  
  江瀚也很无奈,他当然知道水运的好处了,这不是手上没船嘛。
  
  朝廷在四川重庆府、夔州府一带原本是设有水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水师早就名存实亡。
  
  当初张令守保宁府,搜遍了全府也才找出了十五艘战船。
  
  江瀚之前接收了重庆府、夔州府一带的水师部队,但最后经过清点,能正常通航的船只还不到八十艘。
  
  而且,这批舟船大多都是小型的巡船、哨船,较大型的战船如苍山船、海沧船寥寥无几。
  
  这些巡船、哨船坐下四五个人都够呛,自然不可能用来转运粮草。
  
  水师都衰落成这样了,更别提什么造船厂了。
  
  明廷原本在重庆、泸州等地都设有官办造船厂,用以承建漕船、战船等大型船只。
  
  但由于官府的剥削,这些船厂里的工匠早就是死的死,跑的跑,一时半会儿根本没办法恢复生产。
  
  而江瀚手底下的工匠,几乎都是铁匠炮匠之类的,根本没有建造大型船只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所以,这造船一事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提起这事儿,赵胜也叹了口气。
  
  现在川中的船只,大多以“三板船”“麻秧子”等民船为主,而且数量都不多,只是刚好能满足日常所用。
  
  要是把这些船都征调到前线,正常的生产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
  
  “大王,依我看,还是先征调一批民船吧。”
  
  “把民船和军中现有的船只混编,凑出两百艘来,用以运粮。”
  
  “此外,还是要恢复造船业,先招募一批民间的造船匠,大不了慢慢学,只要不是太笨,总能学出来的。”
  
  “咱们以后还要西征云南,可以提前做准备。”
  
  听了赵胜的提议,江瀚点点头,当即拍板:
  
  “行!”
  
  “你等会就带我手令,让人在重庆、泸州一带征调民船,并按船只大小、征集天数给付租金。”
  
  “我会让工部选址,开设船厂,就在重庆府长江沿岸设厂。”
  
  说着,他又挥手招来亲兵:
  
  “既然要建船厂,那就再编练一只水师。”
  
  “传我命令,在各江河沿岸,征召一批熟识水性的渔民入军,人数就定在两千人。”
  
  “招募完后,把这批渔民先送到军中训练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熟识军纪和武艺。”
  
  “我记得还有五六百明廷的水师官兵在后方改造,等改造完了,把这两拨人合并成一营,驻地就选在重庆府。”
  
  “至于旗号嘛,就叫长江水师好了,饷银按照军中惯例,每月一两五钱。”
  
  亲兵仔细记下后,随即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虽然已经打定主意了要兴建水师,但江瀚对于怎么训练水师,还拿不准主意。
  
  他依稀记得,水师的训练要求极为严苛。
  
  从最基础的战船操练,到火炮对轰,再到跳帮搏杀,都是有相应规程的,其繁琐程度甚至还要高于陆战。
  
  像是操练战船,变换阵形,就需要专门的水师将领负责,而且还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才能成军。
  
  但问题是,江瀚手上既没有练兵之法,也没有水师将领。
  
  而手底下的兵将们,虽然个个都是陆战好手,但提起水战舟师,一群人几乎是一窍不通
  
  虽然有一些投降的明军水师官兵,但这帮人也谈不上什么精锐。
  
  毕竟连饭都吃不饱了,谁还有心思操练,久而久之也基本忘干净了。
  
  正当他一筹莫展,突然有亲卫急匆匆入内禀报:
  
  “大王,夔门守军传来急报,有一支船队正在瞿塘峡外徘徊,看样子是从湖广一带逆流而上过来的。”
  
  “据船队的头人说,他们是从福建来的客商,专程来四川做生意的。”
  
  “夔州的洪参将不敢轻易决断,于是特意派信使赶来成都,向您请示。”
  
  听了这个消息,江瀚愣了愣,哪儿来的客商?
  
  他扭头看向亲兵,仔细询问道:
  
  “船队是哪家的?头人姓甚名谁?”
  
  亲兵摇了摇头:
  
  “那帮客商没说具体名字,只说他们是福建的。”
  
  江瀚有些纳闷儿,福建的客商,怎么会专程跑到四川来做生意?
  
  再说了,就现在这个局势,大明不对四川进行封锁都算好的了,怎么会允许船队一路逆流而上?
  
  除非这人有官方背景。
  
  有官方背景,又来自福建,还能组织船队的,在这个时代,应该只有郑家了吧。
  
  江瀚猜得确实没错,夔门外的船队,正是郑芝凤率领的郑家船队。
  
  郑芝凤的这趟入川之路,可谓是艰险重重。
  
  郑家的船队从厦门北上,绕道苏松,一路逆流而上,足足走了将近三个多月,才抵达了夔州府外。
  
  郑芝凤本以为靠着打点守军,能顺利通过夔州府进入四川地界,结果船队刚抵达瞿塘峡外,就被一群全副武装的守军给拦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