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工分劳动制 (第1/2页)
总督府已经拿到了巴黎转送来的标准城镇化设计图,一种有四种,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准备复制到三个海外省的众多定居点当中。
趁着暴动刚刚结束,对当地阿拉伯人的迁移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迁移的后盾当然是军方,目前阿尔及利亚的法军总数超过三十万人,在世界大战已经结束的当下,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多了。
阿尔及利亚的法军人数比驻德法军的人数还多,同样超过了法国本土的部队。
但是科曼知道这个数字并非是恒定的,还要看法属印支的情况是否稳定,法国就这么多人口,一旦法属印支的战争需要增兵,那么北非的兵力就会下降。
不过现在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使用,在阿尔及利亚法军司令部的督促下,标准城镇化的建设已经开始。
科曼的目的地是君士坦丁省,之前君士坦丁省的法国移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例比其他两个省要低。
正因为如此在胜利日暴动的时候,君士坦丁省是重灾区,当然这也得到了法军的重点关照,德拉贡上将说法军杀了十二万暴动成员,主要说的就是这。
君士坦丁省也是,包括马龙派的基督徒主要移民地点。
科曼的目的地是胜利日暴动的中心,君士坦丁省塞蒂夫,在之后几乎被赶来的法军夷为平地。
目前塞蒂夫就是被重点规划为重建的城镇,当地有两万德国战俘,还有五千被流放的法国居民,前往塞蒂夫的道路并不好走,按照法军司令部的规划,三个省的两万人口以上城镇都会修建公路连接。
科曼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法属阿尔及利亚将会有一个村村通工程,这样可以方便法军在北非的掌控力,可以对威胁迅速做出回应。
“塞蒂夫是君士坦丁省的重要农业区,基础条件不错。”科曼带着数千名步行的德国战俘朝着塞蒂夫行进,不过他是坐车的,光荣的法国军人怎么能够和被看管的德国战俘一样呢。
事实上君士坦丁省的基础条件确实不错,塞蒂夫是重要的谷物种植区,卡比利亚山区和沿海地区种植葡萄、柑橘、橄榄和无花果。
阿尔及利亚的铁矿也在君士坦丁省,这里是可以发展钢铁产业的,原材料可以自给自足,又不缺乏水资源。
“长官,塞蒂夫的重建我们就用这张图么?”勒菲弗尔拿着四通八达的规划图道,“似乎工作量很大,城建看起来比很多法国城镇都要大。”
“那是当然的,阿尔及利亚是一张白纸,哪像是巴黎最宽的道路连阅兵都费劲。”科曼想都不想的回答,“一百年的巴黎是城建的典范,但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城镇道路和排水配置,都要比那个时候更高。”
距离塞蒂夫二十公里的道路上,就已经看到了拿着铁锹的战俘以及端着枪的法军士兵,麻木的战俘们看到长长的队伍朝着自己走来,就知道是又来了新同伴,随后低下头继续修整道路。
未来推土机、压路机和起重机这些钢铁巨兽们在轰鸣的场景,此时全靠战俘们的双手来实践人定胜天的不屈品质。
重复性的动作已经让手指早已失去知觉,粗糙的手掌和铁锹把黏在一起,每一次弯曲指关节都带来一阵撕裂的钝痛。
科曼的吉普车扬起烟尘一闪而过,又给战俘们的脸上镀上一层尘埃。
至于塞蒂夫城区就更像是一个工地,一群人正围着一台陷入罢工的挖掘机,像蚂蚁在拖拽一只垂死的甲虫。大家鼻腔里充斥着尘土、柴油和浓黑咖啡混合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