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国家信誉 (第1/2页)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目前这个时代,对于作为汉天子的刘荣而言,几乎没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当然,各类新时代才有的尖端技术,以及违背物理规律的奇迹除外。
北方匈奴,刘荣虽然不是想灭就灭,却也是只要想打,就随时能撸起袖子揍上一顿。
南方百越,刘荣虽然不是说统一就能统一,说征服就能征服,但只要刘荣不心疼巨大的投入成本,也完全可以根据意愿,来决定和岭南玩儿‘文’的还是‘武’的。
朝鲜半岛,也同样如此。
——刘荣有意推动朝鲜半岛,荣辱华夏文明的进程和速度,也同样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刘荣。
只是具体怎么做——具体如何开这个头,并进行后续推动,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后世人常说:封建时代的人们脱裤子放屁,做点什么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简直就是无病呻吟,没罪找罪受。
造反要扯旗,要所谓的‘大义名分’;
平叛要发布檄文,要所谓的‘正义之师’;
甚至就连奸佞擅权,都要给自己披上一层人畜无害的羊皮,以彰显自己‘并非奸佞,而是大忠似奸’。
刘荣记得前世,在许许多多网文的评论区,看到类似的言谈。
——搞点兵马造反不就得了,搞什么政斗?
——拉起队伍干他不就行了,还扯什么阴谋?
然而事实上,哪怕是到了后世新时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也依旧在本能的遵守这一套‘师出有名’的政治潜规则。
因为无论华夏文明,还是其他的文明,其实都非常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而一个举动是否正义、是否必要,便会直接影响到此举能否‘得道’,能否得道大多数人的认可;
甚至再进一步来讲,某人、某国的举动是否正义,将直接影响此人、此国,在其他人、其他国家认知中的形象。
一个谎话连篇,动不动欺压良善,无缘无故抢掠他人财物的人,必然是无法得到太多人信任、亲近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朝令夕改,一惊一乍,想一出是一出,动不动就让邻居上菜单的国家,也同样不会得到太多国家的认同和追随。
虽然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友谊、交情可讲。
好比一个与邻里和善、和睦,待人如沐春风,发生摩擦时总是以‘避免冲突’为首要重点,国际形象相对正面的国家,在遭遇无法预料的困难时,总是更容易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
反之,一个与邻里交恶,动不动就要起冲突、起摩擦,甚至三不五时要打一仗,待人待物傲慢、无礼,国际形象相对负面的国家,哪怕是被海啸给淹了,也很难让其他国家生出主动施以援手的念头。
这么说或许有些委婉。
那就换一种更直接、更直言不讳的说法。
——一个正义的国家,一个每有举动,都总是能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站在正义一方的国家,会使得其他国家或主动、或被动的,不得不追随这个国家,从而自然而然的称为领导者、领路者。
而一个不正义,做事总是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对错,动不动就让自己陷进道德谴责的政权,哪怕武力再强大、财富再充裕,也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由衷的追随。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往来、相处,几乎不受‘法律’二字约束。
法律的本质,是由统治阶级制定,为方便统治而推出,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公约。
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法律的存在并非没有意义。
统治阶级,总是可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权力,让法律成为民众必须遵守,否则便要受到惩罚的铁律。
但在国与国之间,却并不存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种关系。
两个国家,或许一强一弱,或许旗鼓相当。
但只要不是实力差距太大,就不可能出现强大的国家单方面制定规则,弱小的国家单方面遵守规则的情况。
究其原因,便在于一个国家只要不弱小的过分,就总是能具备撕毁条约、掀桌子的能力。
好比这个时代的汉匈双方。
——自有汉以来,一直到先孝景皇帝年间,前后五十多年的光景,汉匈双方之间的和亲友好条约,那几乎是三两年就要签订一次,而后被匈奴人单方面撕毁。
当匈奴人撕毁条约时,并没有某条法律,能治匈奴人一个‘毁约’之罪,汉家也同样没有能力,因匈奴人毁约而进行报复。
这种情况,别说是后世新时代的人们了——就连如今汉室的热血青年,也曾一度愤慨不已。
——凭什么!
——凭什么签好的合约,匈奴人说撕毁就撕毁?!
——和亲的公主,以及公主的陪嫁,难不成都便宜了匈奴人?!
——别再和亲了!
——反正无论和亲与否,匈奴人都会南下驰掠汉边!
——省下那些本该给匈奴人送去的陪嫁物资,多养几个兵!
——把本该嫁去草原的公主留在长安,给汉家再生几个大好儿郎!
曾经,刘荣也是这些愤慨青年当中的一员。
曾经的刘荣也同样不理解:为什么还要和亲?
匈奴人根本就没有契约精神,根本就不遵守和亲条约,那汉家屈辱嫁女和亲匈奴,意义到底是什么?
皇长子时期的刘荣,甚至太子时期的刘荣,都没能就此事,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只是不断地安慰自己:时候没到。
汉家还不够强大,还没到和匈奴人撕破脸的时候。
和亲管用也好,不管用也罢——总归是汉家仅有的,聊胜于无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匈奴人、麻痹匈奴人的方式。
至于匈奴人是否遵守和亲条约——遵守最好,算汉家运气好。
不遵守也没办法,毕竟人家拳头够硬,有撕毁条约的底气。
曾几何时,刘荣甚至还曾畅想:有朝一日,把匈奴人打的亲妈都认不出是谁,把匈奴人的狗脑子都打出来时,一定要逼迫匈奴人,反过来求汉家和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