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心理学也是要讲常理的 (第1/2页)
小赵老师盯着南祝仁棱角分明的侧脸,眼睛不由地都看直了。
她的脑子里面都在复盘南祝仁刚刚说的那些东西——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面,同时观察十余个学生,针对每个人的变化给予相对应的反馈,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遇到讨喜的来访者的时候,不被当前乐观的情况和氛围所迷惑,及时发现其中的隐患,哪怕要做出在外人看来最不近人情的行为也在所不惜;
面对不愿意接近自己的来访者,则既要维护,又要适当严厉,清醒而理智地严格把控其中的平衡,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目标只有最终的干预成果。
这一项项判断,这一个个行为。
小赵老师越想越觉得头昏脑涨。
她自问她自己是绝对做不到这样的事情的。
甚至于光是想想,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心里发毛的程度。
“这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吗?”
小赵老师在心里发出一声呜咽:“我还是老老实实当心理老师吧。”
在南祝仁面前,小赵老师把所有的心情都写在了脸上。
南祝仁完全能够读懂小赵老师此刻的想法。
于是很快,年轻的女老师又一次感觉到眼前男咨询师的眼神发生了变化。这种目光下的自己似乎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只不过这一次是在答辩出了大丑之后,重新回到了恩师的办公室。
那是恩师的眼神,一种带着点惋惜的慈眉善目,一种想要捞一把、但是又不确定到底应不应该出手的迟疑。
最终,南祝仁看着小赵老师的表情还是又问了一句:“你还有哪里不懂的吗?”
小赵老师一下子清醒过来。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抓住机会跟南老师多学两招才是正道。
当心理老师某种意义上比当心理咨询师更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小赵老师食指快速划过自己手里的刚刚做的笔记。
“就是,【角色扮演法】是很容易激起来访者的【防御】的,对吧?”
事实确实如此。让来访者在大庭广众之下扮演另外一个人,很可能给来访者唤起一种类似于“过家家”的羞耻感。
除非来访者本身就是演员或者相关的专业从业者,但是这又可能会造成其他的干扰因素。
南祝仁点头:“是的。所以我才会把这个环节放在【团辅】的最后,等到和团队成员们构建了足够坚实的关系了,再去施展。”
“只要来访者能够克服【角色扮演】一开始的生疏,等他沉入进去所扮演的角色之后,认知方面的成长就会非常迅速。”南祝仁解释,“当然,配套的气氛营造、主持人语言引导什么的也很重要。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削弱【防御】。”
小赵老师点头:“但最后你不是靠着其他学生营造出来的气氛代替了这个效果吗?可是客观上来讲,这种气氛营造所造成的效果是更加不可控的吧,也更加容易激发激烈的【防御】。”
“南老师你让这种气氛代替【角色扮演】,真的巧妙到……嗯,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该怎么判断现场出现了这种气氛,又怎么判断这种气氛是良性的,不会因为其不可控性让来访者脱离团体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