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被质疑 (第2/2页)
再看城市端,”
红点跳到另一组柱状图。
“北上广深等20个核心城市,市政配套规划明确要求,新建大型商超、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10%以上的车位必须配备快充桩,其中超充桩比例不低于20%。
特来电、星星充电的24个月投放计划,超充桩年增速超过200%!”
一组组清晰的目标数据、规划蓝图、投资计划,极具冲击力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20个月!当我们的车交付到用户手上时,这张覆盖主干道和核心城市的超快充网络,会初步成型!
这才是解决焦虑的根本!
增程?它解决的是‘没有电桩’时代的焦虑。
而未来,当电桩像加油站一样触手可及,并且充电速度以分钟计时,增程的‘油电两套系统’带来的复杂、高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劣势,就会像放大镜一样暴露在用户面前!
我们是在为一个即将过时的‘过渡方案’投入巨大资源,还是拥抱代表未来的‘终极方案’?
而且,我们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过渡方案,完全可以两手抓,两手都硬!”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图表切换的细微声响。
周扬和雷厉看着屏幕上那代表超充桩部署的、近乎垂直的增长曲线,张了张嘴,却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论据。
趋势,确实是压倒性的趋势。
有句话叫大势所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逆势而为。
“第二,成本问题。”陈默不等众人消化完,激光笔瞬间指向了供应链那位副总,“王总说得对,大电池、800V平台、高阶智驾硬件,成本压力巨大。但是!”
他话锋再次转折,大家似乎也都习惯了陈默的欲抑先扬:
“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是通过规模化去摊薄的!更是用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去支撑的。”
“首先,电芯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咳...”陈默一次性说话太久,喉咙都给他整得有点痒。
他赶忙端起依然是温热的茶杯,吨吨吨得喝几口,看得徐平直皱眉。
陈默当然知道对方是啥意思,又嫌弃他山猪儿吃不来细糠,浪费他的好茶叶了呗。
他放下茶杯,继续开口道:
“根据最新的行业权威机构预测,三元锂电芯,到2020年,成本预计比现在下降25%-30%。
这得益于材料体系优化、工艺改进和规模效应。
另外以我们华兴的技术能力,我预估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上的利用算法能比行业平均水平提升至少5%的续航达成率。
这意味着,同样的续航,我们可以用更小的电池包。
或者同样的电池包,我们能做到更长的续航!
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化空间!”
“其次,800V平台是投入,更是壁垒和未来。”陈默的语气带着强烈的信念。
“它不仅意味着更快的充电速度,还意味着更高效的电驱系统、更细的线束、更优化的热管理架构!
是一次性投入,全生命周期受益的平台性技术!
现在投入,看似成本高,但拉通未来3-5年的车型迭代,其边际成本会迅速下降。
更重要的是,这是拉开与对手代差的硬核技术标签。
当别人还在400V平台上挣扎时,我们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充电如加油’的体验。
这个溢价空间,不值得投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