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9章: 兵与将的鸿沟!精武卫与精武学院 (第1/2页)
五月二十日,京师的天越来越热。
京郊的田地里一片金黄,麦子已熟,农家正值忙碌之时。
城内街头随处可见各种饮子摊铺,禁中与京师各个衙门也都开始用冰消暑。
这几日,京师内最忙碌之人,不是内阁三阁老,不是六部部堂官,更不是翰林院一众修史官。
而是小万历。
小万历因沈念的《天子练将策》而忙碌。
忙着为这个新筹建的天子亲军起名,忙着定训练场地、定俸禄、定职位、定训练官、定武器装备、定马匹等。
他想将这支队伍完全攥在自己手中。
然后培养出一众可为天下军卒垂范的良将名帅,故而事事都亲力亲为。
……
近午时。
沈念被传召对,来到了文华殿。
“沈卿,朕为这支天子亲军拟了诸多名字,你来瞧一瞧,看哪个更好一些?”小万历抬头看向沈念,笑着说道。
随即,一名小宦官将一份文书呈递到沈念手里。
沈念看到这名小宦官的模样,不由得一愣。
其竟是上次举报印绶监大太监郑三思贪墨,给沈念献账册的十五岁小宦官方平。
他本是印绶监的小宦官。
而今能伺候在小万历身旁,负责端茶倒水、递送东西,说明已成为了内官监宦官。
内官监能够伺候在小万历身旁的宦官,全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或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严选,且能让小万历看得顺眼的。
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处于这个位置,足见他必有过人之处。
内廷宦官的竞争甚至比外朝官员的争斗还要惨烈。
曾经被认为有潜力接替冯保、张宏官职的张诚、张鲸、徐康等宦官,要么被外派,要么被派遣到不重要的内廷衙门,已无丝毫权势。
沈念的惊讶转瞬即逝,当即接过文书认真看了起来。
大明军伍以卫所为制。
军队番号多以“卫”命名,比如:锦衣卫、金吾卫、羽林卫等。
小万历草拟的名字有宸枢卫、天翊卫、龙行卫、天储卫、麾御卫、韬宸卫、圣武卫、精武卫等。
这些名字,一看便像是天子近军。
沈念缓了缓,道:“陛下,臣以为‘精武卫’三字更好一些,精于武,方能卫于国!”
“哈哈,沈卿,你与朕想得一模一样,朕最钟意的就是这三个字!”
小万历一脸兴奋,将御案上的一张宣纸提起,上面正好写着“精武卫”三个字,墨迹还未曾彻底干。
他非常喜欢与沈念这种想法一致的感觉。
沈念拱手,继续道:“陛下,臣以为,当下还不宜定番号,因为这些人是否有资格担任天子亲军,成为陛下重点培养的将帅之才,还未曾经过验证!”
小万历坐直身子,点了点头。
“有些道理!但不定番号则师出无名,朕要如何设定军规,如何训练?”
沈念微微一笑。
“不如将这支天子亲军的训练之地,命名为精武学院,陛下担任院长,另设一众教习。”
“学员两年留院训练学习,三年外放参与军事活动,五年能结业者,方有资格成为精武卫,由陛下为他们发放精武卫令牌。五年设一期,结业之后,千人取百人左右,特例擢升,敕封重要军职……”
这是沈念早就想好的训练方向。
既然是练将,就不能依照常例,千人选百人,任军中百户以上要职已经是非常大的比例了。
每五年设为一届,如此才能如源有活水,培养出一批批将帅之才。
“好想法!朕亲自做这个院长,将他们以学员的身份开始培养,五年一届,源源不断,如科举一般,他们也算得上天子门生了!”小万历赞许地点了点头。
沈念总是能说到他的心坎里。
他想要的效果,就是日后大明的良将贤帅皆是由他培养出来的。
随后。
小万历又让沈念看了他为精武学院选择的地点,即在城南京郊军营择一处作为圣武学院的地址。
如此,既省钱又能让小万历经常去视察阅兵。
另外,关于岁禄、兵器铠甲、训练方式等,小万历也都让沈念看了一番。
这些大多都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所建议,沈念无任何异议。
就在这时。
兵部左侍郎梁梦龙和左军都督府骁骑右卫副指挥使周林山请求觐见。
目前,二人主要负责“天子亲军”的选拔。
小万历当即便令二人入殿,也令沈念旁听,毕竟沈念是出此策的人。
二人行礼过后。
兵部左侍郎梁梦龙沉声道:“陛下,经过近两月选拔,九边边镇共筛选出符合‘天子亲军’条件的兵卒,三千五百四十二人。”
“什么?朕让你们选一千人,若多两、三百人,朕不多说什么,但多出两倍还要多,朝廷不可能去培养这么多人!”小万历瞪眼道。
依照当下的培养方式,每名兵卒的年消耗将会是边镇每名兵卒消耗的百倍以上,比建重骑兵、火器兵还有小万历最初设想的内操军都要耗钱。
一千人已接近朝廷的极限。
若整出三千人,张居正定然会上奏抨击此事耗国库过甚。
梁梦龙有些无奈地说道:“陛下,十日前,选拔过后,九边边镇的总兵们报的总人数是六千多人,臣等将条件定得苛刻了一些,并禁止选人唯亲,才降到了三千余人,当下,各个总兵都称无法减裁,且这些人都符合陛下定下的标准。”
听到“选人唯亲”四个字,沈念便明白,许多官员听到小万历在选“天子亲军”,那绝对会动用各种关系包括贿赂主办此事者将自家符合条件的子弟安排进去。
当下的大明军伍充满了人情世故,关系户甚多。
再让他们裁减,恐怕就要将有能力而无关系的好兵丁裁减下去了。
沈念出列道:“陛下,令九边将领们再裁减,难免会因人情世故而偏颇,不如令这三千余名兵卒全部来京郊报到,陛下亲选千人,余者遣回原地即可,通过这些人的表现,陛下也能看出九边总兵选拔兵卒是否有徇私之举。另外,被选中之兵卒,也将会更加珍惜这次机会!”
兵部左侍郎梁梦龙和左军都督府骁骑右卫副指挥使周林山听到沈念这个建议,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