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304章 张飞改良印刷术?

第304章 张飞改良印刷术?

第304章 张飞改良印刷术? (第1/2页)
  
  其实徐庶到来后,最开心的是贾诩。
  
  本来贾诩才是‘自愿’天天加班的那个。
  
  徐庶把策试取士的活儿接过去之后,贾诩又过上了朝辰晚申的养生日子。
  
  同期参加策试的还有几个关系户——田豫、陈封,以及贾诩的长子贾穆。
  
  三人同年,都是虚岁二十,田豫已及冠,表字国让。
  
  其实田豫和陈封本来就已经是刘备的幕僚了,原本是不需要跑来考试的。
  
  不过这年头的惯性思维还是很强大的,田豫的母亲希望田豫能以朝廷取士途径得个正经官途。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观念——因亲近关系得到提拔容易被视为幸进,田豫十五岁就在刘备手下任职,容易惹人非议。
  
  但实际上,那些举孝廉的士人,哪个不是基于亲近关系?
  
  当然,刘备是很支持这么做的,因为这会展现出策试的权威性,会让人将策试视为得官的“正途”。
  
  因此刘备还大力宣传了一番。
  
  不仅宣传了通过策试的田豫,还宣传了没通过策试的陈封和贾穆。
  
  田豫能通过是没有任何毛病的,他本来就有能力。
  
  通过策试后,刘备直接奏请刘协,将田豫升为了射声校尉,让其组建射声营。
  
  这是真正的实权军职,也是禁军职务。
  
  之前的射声校尉是马日磾,现在已经迁为太常,军职空出来当然要给自己人。
  
  而陈封和贾穆,其实是专门安排来衬托策试权威性的。
  
  陈封没过,是因为他本来也不需要策试,他是刘备的家臣,记的是刘备的家史,只是为了配合刘备的政令才来报了个名。
  
  当然,考兵法或政务陈封本来也过不了,他不是那种学什么都会的天才,但人品可靠且心智坚定,或许将来可以做监察御史,也可以做掌玺侍诏。
  
  ——刘备的徒弟都没考过,当然能表现出这策试确实是公平公正只看实际能力的。
  
  而贾穆没考过,倒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贾诩不让……
  
  贾穆的面试官就是贾诩本人。
  
  众所周知,当爹的考校儿子,那肯定是很严苛的。
  
  贾诩对贾穆的标准,基本上相当于考校三公。
  
  也就是在拿贾诩自身的水平考贾穆,当然过不了……
  
  其实贾诩倒不是怕人说闲话,他是担心贾穆年轻气盛惹麻烦。
  
  两个大佬的子侄没过策试,两个孤寒之家出身的青年却被委以重任,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寒门积极性,也使得策试取士的方式在民间有了“公平公正”的名声。
  
  ……
  
  眼下各方军报还没传回来,刘备知道三个方向都出现自称天子的乱贼只是个开始,所以本部军队都还没动,等着幕后黑手跳出来。
  
  原本刘备觉得幕后主使者可能会在临淄搞事,但几天过去了,却没什么动静。
  
  于是刘备抽空给陈封、贾穆等安排一个小活儿。
  
  印书。
  
  这年头书卷珍贵且稀少,想要让更多人参与策试并且有靠谱的见解,就得让各种书普及开来。
  
  尤其是刚从蔡家‘借’来那么多诸子百家的孤本,这肯定得散播出去。
  
  知识要散出去,要广为人知才不会失传。
  
  而且能读到书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
  
  印刷这种事当然是需要印刷术的,但这玩意其实并不需要刘备重新发明,因为已经存在了。
  
  当然,目前存在的,是拓印。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拓印,就是刘宏搞的熹平石经引发的。
  
  士人们为了快速抄经文,会用纸张铺在石碑上,再在纸上刷墨,得到一份黑底白字的拓文。
  
  这种拓印其实就是最早的雕版印刷。
  
  只是这个大规模拓印事件出现才十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拓印这件事的意义,其实远远超过了熹平石经本身。
  
  贾诩也是亲眼见过拓印石经的盛景的,他自己都拓印过,但贾诩这么聪明的人依然被一叶障目,毕竟士人总归会把经义看得更重一些。
  
  当然,拓印是需要纸张的,不过造纸本身也不需要再发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