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新人新政 (第1/2页)
徐庶这个对策倒是很有格局,而且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豪门世家在乎的当然不是什么祖宗成法,而是垄断官位。
他们在乎的不是‘察举’或‘策试’之争。
他们只是想要掌控官权,确保家族世代官宦,确保可以掌控更多权势,让特权和实权不至于旁落。
那就先给他们机会,允许各地以稷下学宫分院的名义开办‘州学’,向州学开放策试资格。
谁掌控州学,谁就能成为本州的‘学阀’——将来本州出身的官员都得算他家门下。
这可比需要相互妥协的孝廉名额强多了,也比担任高官之后再辟用士人方便多了。
察举其实很难形成一家独大,但把控州学,掌握策试资格,这是真能一家独大的,而且还不需要垄断经义学术。
同时,豪门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争夺开办州学的资格,或是争夺州学的拥有权,各豪族得先在州里内斗一波。
这就给了‘地方豪族’这个不上不下的阶层最好的机会。
因为这会使各州原本地位不高但实力出众的土豪军阀们,在短时间里变成垄断一州的学阀。
世家、名门、土豪、军阀在这种情况下是公平的,谁都能办学,而且谁拳头大谁就能把控州学——这就意味着土豪以上的所有家族都有资格参与竞争。
名门世家有名望,但拳头不见得能比土豪大。
李乾就是典型的土豪,之前没名没分连官都当不上,但整个兖州谁都不敢保证能打得过李家……
原本被名门当枪使的豪强,会因开放州学之事看到一条飞升大道——他们会将‘把控策试资格’视为比举荐更好的途径。
除了那些名门世家和现有的名士,其它豪强可不会反对唯才是举的政令。
只要各州豪强不对抗,这政令就能颁布下去。
即便世家名门相互串联,土豪军阀也会干扰他们。
毕竟只要有得选,土豪们也不至于全都对抗朝廷当叛贼。
这既是在让敌人认同朝廷政令,也是在分化敌人。
当然,这事要成功,刘备就确实得让州学士子通过策试当官,也就是先让豪族子弟通过策试得到好处。
朝廷是不能失信的,刘备可以忽悠敌人,但朝廷政令绝不能忽悠人。
不过,让谁当官对刘备而言问题不大,因为刘备随时都能让人罢官。
毕竟刘协在这儿,最终话语权在刘备手里。
而且刘备很擅长寻人把柄……
人的优势往往也是弱点——世家豪门出身的官,就算其本人身上没有把柄可抓,其家族也总会出点状况的,家族越大把柄越多……就像之前张郃的族人随王芬谋逆一样。
“元直此策深得我心……”
刘备点了点头,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不过,具体要如何行事呢?”
“先在可控之州推行州学,徐州陶使君曾率军平青州,想来陶使君应该愿意助将军在徐州施行此政。”
徐庶这次没有考虑太久,他大概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若徐州可成,便可推及幽冀……待四州有成效,再推行天下。此策需数年之功,并非一朝一夕可成。”
“元直有才……不过,此仅半策,若要竞全功,最终还得将州学收归朝廷,否则各州豪强坐大,恐会裂土作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