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善财(捧珠)龙女 (第2/2页)
性情刚直豪爽的钱塘龙君,乘几分醉意,环顾席间诸人,目光落定于吕洞宾,朗声道:
“吕道友!此番若无你侠义心肠,仗义传书,我那苦命侄女琼芷,怕仍在那济水河畔饱受折磨,生死未卜!”
“如此大恩,非寻常金银所能酬报!”
“我的侄女,性情贤淑,品质纯善,才貌双全,实乃佳人。”
“却不幸错嫁品行不端之人,以致蒙耻受辱,此事如今总算了结。”
言罢,钱塘龙君那蒲扇般的大手,用力一拍吕洞宾之肩膀,差点将其拍个趔趄,又道:
“我看吕道友你也是风流倜傥之仙家真修,与我侄女琼芷甚是般配!”
“不如就由本王做媒,将琼芷许配与你,成就一段仙凡佳话,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筵间一时静默。
洞庭龙王夫妇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应答,目光在吕洞宾与女儿敖琼芷身上来回逡巡。
吕洞宾闻言,放下酒杯,脸上惯有的风流笑意收敛了几分,显出少有的郑重之色。
他目光温和地投向敖琼芷,见她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与复杂,心中已然明了——这洞庭龙女心中实不愿也。
此洞庭龙女敖琼芷对他虽有感激之情,但绝非爱慕之意。
吕洞宾旋即对钱塘龙君拱手,婉言谢绝道:
“钱塘龙君之美意,我吕洞宾心领了!”
“我吕洞宾虽有色名,也是好色之人。”
“此番相助,乃是见不平而鸣,行侠义之本分,从未存其他念想。”
“钱塘龙君休要再提此事!”
“况且……”
言罢,他目光转向敖琼芷,带着几分真诚的关怀,续道:
“琼芷公主方历劫难,身心俱疲,此时谈及婚嫁之事,恐非良时也。”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敖琼芷身上。
敖琼芷听得吕洞宾此言,心中紧绷的弦悄然放松,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释然与坚定。
她缓缓起身,对钱塘龙君盈盈下拜,柔声道:
“叔父关爱之情,琼芷感激涕零。”
“然正如吕上仙所言,琼芷身心俱疲,早已非当年洞庭湖无忧无虑的少女。”
“往昔岁月,如梦如幻,如今回首,只剩满心伤痕。”
“侄女经此磨难,人世间之情情爱爱,早已看破。”
“这‘情爱’二字,这世间情爱,初时如春日繁花,娇艳欲滴,引得无数人沉醉其中;然终如秋日残叶,零落成泥,只留满心凄凉。”
“这红尘间的情爱,不过是镜花水月,看似美好,实则虚幻,伤人至深,徒惹烦恼耳。”
“正如《法华经》中所言,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
“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忆昔济水之畔,我牧羊之时,风霜雨雪,孤寂绝望,恰闻佛法梵音,抚慰心中伤痕,心中亦有所感。”
“女儿……已看破红尘情爱,亦绝此念矣!”
“此愿皈依佛门,不再嫁人,只愿青灯古佛相伴,了此残生。”
“此志甚坚,望父王母后、叔父与恩公体谅成全。”
言罢,她再度深深叩首,久久不起。
……
却说自东华帝君反天,为如来佛祖所降伏。
在此之后。
如来佛祖与玉帝商议佛法东传之事,又与太上老君达成协议,可先于南赡部洲初步弘扬佛法。
此时。
观世音菩萨与如来佛祖之弟子“金蝉子”、大势至菩萨和弥勒佛之弟子“黄眉”,已在南赡部洲传法多年。
他们不辞劳苦,跋山涉水,于市井繁华之处、山林幽静之庙,广宣佛法奥义。
不少南赡部洲之人已闻佛经,知晓佛法。
洞庭龙女敖琼芷于济水河畔放羊之时,亦曾听往来之人谈论“南海观世音菩萨”之佛法。
一时间。
她深入禅定,通达观世音菩萨之佛法,瞬间发起菩提心,有所顿悟,竟生几分佛性,决心追求无上菩提之法。
“侄女经此磨难,人世间之情情爱爱,早已看破。”
“此愿皈依佛门,不再嫁人,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洞庭龙女敖琼芷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历经劫难后的疲惫与彻悟。
这一段不幸的婚姻,对她伤害很大。
经此一劫。
她对婚姻之事,已经彻底绝望。
哀莫大于心死。
其话语中那份心如死灰的绝望。
让钱塘龙君满腔的热情瞬间冷却。
可叹洞庭龙女,正值青春大好年华,心却已如枯木。
“哎!”
钱塘龙君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看着侄女那苍白而坚定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
半晌,钱塘龙君说不出话来,最终重重叹了口气,无奈道:
“罢!罢!是叔父失言了!”
听到自己的女儿如此大好年华,却已经看破红尘情爱,想要出家为尼了。
洞庭龙后更是悲从中来,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芷儿……”
洞庭龙后走上前去,轻轻抱住敖琼芷,泣不成声,却无法再劝,唯有默默垂泪。
……
话说观世音菩萨与金蝉子于南赡部洲弘扬佛法,已然历经多年岁月。
而观世音菩萨在南赡部洲化身渔家女弘扬佛法之时,不期撞上了那潇洒不羁、游戏红尘的吕洞宾。
吕洞宾见观世音菩萨所化身之渔家女,眉眼含情,风姿绰约,十分貌美,一时兴起,便戏弄了观世音菩萨一番。
此等意外之举,竟令观世音菩萨心中生出一丝嗔念。
这嗔念虽如微尘,却也让观世音菩萨暂时收敛了外出的脚步,自此便留在南海紫竹林,静心修持,以期涤除这丝嗔念。
此时节,南海紫竹林内,一片清幽之景。
“沙沙沙……”
“哗咝哗……”
竹林飒飒,潮音阵阵。
观世音菩萨端坐于莲台之上静修,周身散发着祥和而圣洁的光芒。
其乌云巧迭盘龙髻,着一个素罗袍,眉如弯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色,朱唇一点红润。
真宛如出水芙蓉一般,不染纤尘。
正是:
“水月观音映荷花,端端正正美人姿。”
……
就在敖琼芷历经磨难,豁然开朗,于心中发下宏愿,毅然道出皈依之心的刹那。
一股纯净而强烈的菩提愿心,穿透了万顷波涛,跨越了千山万水,直抵遥远南海的紫竹林。
远在南海普陀紫竹林的观世音菩萨,以其无上妙觉,瞬间感知到这份至诚的菩提心念。
随后。
观世音菩萨于清净莲座上,轻抬玉手,掐动纤纤玉指,运起那无上菩提妙算神通。
刹那间。
过去、现在、未来……诸多影像如浮光掠影般,在观世音菩萨的心间流淌映照……
那洞庭龙女敖琼芷于济水河畔牧羊,历经风霜雨雪、孤寂绝望,却于偶然间听闻佛法梵音,从而心生感悟的画面,一一在观世音菩萨的眼前浮现。
这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有感于洞庭龙女敖琼芷的悲惨遭遇,不禁微微动容,那原本宁静慈悲的心中,泛起层层怜惜。
观世音菩萨又惊讶于洞庭龙女敖琼芷的聪慧,叹道:
“善哉!此龙女历经情劫之苦,身遭非人之难,于绝境中得闻佛法,慧根深种,菩提心发,实乃难能可贵。”
“而且,此龙女竟如此聪慧,闻我在南赡部洲所传授的部分《法华经》的只言片语,便对佛法有如此精深的奥义领悟,实乃罕见。”
想到这些年在南赡部洲的传经之路。
观世音菩萨感慨万千,道:
“可怜我和金蝉子在南赡部洲弘扬佛法多年,已经初见成效。”
“也算不负如来所托。”
“这龙女能在机缘巧合下得闻佛法,正是他日因,今日果。”
“即是闻我所传授之佛经顿悟。”
“确实与我有一段‘师徒’之缘。”
“此等佛门龙相,岂可任其明珠蒙尘?”
“合该入我门来,广修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