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赴死 (第1/2页)
“清军的两翼动了!”
代正霖疾步登上了前军的望台之上,他颤抖着挥动着手中的文书,激动道。
“东面,多尔衮也正在集结兵马,两白旗的旗兵几乎被其全部召集的起来,兵力超过一万五千骑!”
代正霖登上望台之后,先是立定站住,向着陈望行了一个军礼。
陈望同样举起了手,干练的回了一礼。
代正霖看到回礼之后,当下三步并做两步,直接走到了指挥桌上舆图的前方。
“济尔哈朗已经放缓了对于八蜡铺的攻势,他只留了万余蒙骑与镶红旗在西面压阵,主力正在转向!”
代正霖的语速极快,但字句清晰。
“现在,我们左翼的清军正在济尔哈朗的带领之下从西面赶来驰援的,济尔哈朗带来了正红旗、镶黄旗主力,还有万余蒙骑,合计兵马接近两万五千骑!”
“在济尔哈朗带领下,一部正在进往中阵左侧,另外一部正在向我军左翼外围运动,其意图很可能是迂回侧击!”
“同时,我军还需要警惕这一部份清军骑兵,可能对于中军部的威胁。”
代正霖从桌沿拿起代表着清军的蓝色小旗,快速的将其放置在舆图之上的各个对应的位置。
陈望沉下心绪,看向舆图。
舆图之上的形势在代正霖的布置之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面是济尔哈朗麾下正红旗、镶黄旗以及蒙古骑兵的厚重集群。
东面则是多尔衮两白旗展开的凌厉箭头。
在他们大阵的左右两翼,赫然出现了一大一小,两只巨大的蓝色蟹钳。
而那巨大的蟹钳仿佛下一刻就要狠狠合拢!
陈望抬起头,看向战场,两翼的清军骑兵确实是正在快速的向中央的地带涌动而来。
这虽然是他在命令大军前压之时,便早就已经是预料到的事情。
但是当真正切实的看到了大量的清军骑兵自两翼包抄而来,仍然是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了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
骑兵相对于步兵来说,给与人的视觉冲击感无疑是要大得多。
一万的步兵,列阵展开之后,实际上能够遮蔽的范围极为有限,带来的压迫感也并不多深重。
但是一万的骑兵,展开冲锋之势,万马齐奔之时,足以使得大地都为之震颤,人马相合,拉开阵势,足以形成步兵三四万人云集在一起的感觉。
其中之声势,不可谓不惊人。
哪怕陈望历经百战,十数万人的大战也经历多次,扬州之战与万民军主力决战,万民军共计有近四十万众。
勤王北上之时,虽然同样遭遇清军。
但是当时的清军主要还是以劫掠为主,一旦局势焦灼,便会放弃撤退,罕有会殊死一搏,所以陈望也没有见过数万骑兵冲锋而来的。
如今视野之中所见到数万骑兵自三面直冲而来,其声势甚至让陈望都为之皱眉。
沉闷的鼓声同样自清军的中阵响起。
陈望的目光向北,循声望去,果然看到了一杆正在飞速的移动着的明黄龙纛。
清军十数万人,八旗旗主、一众王侯,唯有一人,能用明黄龙纛。
而此人,无疑正是清国的当今皇帝,往昔的后金大汗——黄台吉!
“终于要下场了吗?”
陈望原本有些浮动的心绪在这一刻诡异的平静了下来。
“殊死一搏,背水一战……”
“呵呵呵呵呵……”
低沉的笑声从陈望的喉咙深处缓缓溢出。
陈望手按着腰间雁翎刀的刀柄末端。
“原来……”
“你……也就……这点本事?”
陈望的心中突然有些失望,远视着正北方清军仍然处于混乱之中大阵,叹息道。
“这大幕才刚刚掀开,我手中底牌都还没有打完,就已经把你逼迫到了这种程度?”
黄台吉此番亲身下阵,非是胜券在握的亲临,而是战局脱离掌控后的不得已为之。
陈望摇了摇头,他本来对于这场大战的胜负还有些忐忑,但是当他看到黄台吉亲临战阵之际,便知道了黄台吉已经是黔驴技穷。
不过仔细回想而来,这也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黄台吉的处境,其实没有比历史上陷入十面埋伏的项羽要好多少。
甚至于起码项羽还有渡过乌江的可能,而黄台吉始终只有南下决战的这一破局之法。
清军基地薄弱,一直以来之所以看似强盛无比,如日中天。
实则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女真的人口。
实在是太少了。
少到,哪怕是全民皆兵都还没有漠南蒙古诸部一半的兵力。
少到,哪怕是将沦陷的辽土接连屠戮了数次,女真的人口仍然没有占据大多数。
他们能够在随后的乱世之中入主中原,能够取得神州。
其实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农民军战略的错误,明庭内部的腐朽,甚至一些机缘巧合之下才完成了这一几乎不可能的举措。
黄台吉确实是一位雄主。
但是他受限于时代,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看破其中的迷雾。
如果他曾经在扬州之战,看到过万民军是如何在最终陷入了溃败。
如果他知晓靖南军真正的恐怖。
或许,在此时此刻。
他决不会犯下如此大的错误。
但是这世间。
从来都没有什么如果……
宽阔的平野之上,让一切的事物全都一览无余,毫无遮蔽。
靖南军的中阵,由八万七千余名军兵组成的巨大阵线,宛若一尊洪荒之时的玄武一般横亘在平野之上。
清军已经开始行动。
正面。
前阵三万余名军兵,在八旗护军的压迫之下,颤颤巍巍的迈开双腿,形成了一条灰暗的浪潮向着南方缓缓而来。
而在在这道灰暗浪潮之后。
则是正黄、正蓝、镶蓝三旗的精锐马甲与步甲。
这些八旗真正的劲旅,真正的精锐们,在此刻策动战马,保持着严整的队形,不疾不徐地压上。
各旗精锐的护军营兵马已然集结完毕。
他们簇拥着那杆明黄色的织金龙纛,宛若大雁一般的横陈在济宁东郊的旷野之上,冰冷的注视着前方,既是在威逼前阵的炮灰前进,亦是在积蓄着雷霆一击的力量。
两翼。
超过五万余满、蒙的骑兵汇聚在一起,宛若远洋之上突如其来的阴云一般,自东西两面奔驰而来。
战马喷吐着白气,铁蹄叩击大地发出的轰鸣由远及近,仿佛天际滚来的闷雷,甚至引得脚下土地微微震颤。
阵阵海螺低沉的声响,自各个骑阵之间此起彼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