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是谁? (第2/2页)
说起秦国的文武之争,付赤川简直就是一肚子的苦水,这是沈碧空留下的锅,当年这位秦司空在秦国威信太高,手段太狠,压得这些骨子里就桀骜不驯的武人不得不低头,在他面前跟孙子一样,结果沈碧空一死,依附司空府的势力立刻就被这群武夫联合赵昊给血洗得七七八八,武夫们自此就耀武扬威起来,等到付赤川入主司空府时,根本什么都没有做,却被这群武夫自动划入敌对立场,防他如防贼,就怕他一朝得势就会像当年的沈碧空一样。于是凡是付赤川想做的事情,哪怕跟他们无关,都得从中捣乱,直接导致了付赤川这几年做成功的事情没几件,他满腹的雄心,其中大半都化成了对这群武夫的憎恨。
简直就是一群小人。
“你敢骂老夫!”赵绘拍案而起,怒发冲冠,若不是君前解刃,他的配刀给搁在了殿外,早就拔刀了。
付赤川倒还想再骂他几句,只顾忌着这是君前,到底忍下了,干脆撇过赵绘,转身又向赵昊道:“陛下,臣与岑焉有同门之谊,虽不十分熟悉,但也知道他的脾性。李敏为救他而行刺秦之事,西楚使节团对李敏亦有相携之义,陛下若放岑焉,而杀李敏,囚西楚使节,则臣敢断言,自焚于秦都的人中,必有此狂生。”
这话一出,别说赵昊瞪眼,就是赵绘都震惊了,脱口道:“这哪里是国士,这是滚刀肉吧,老夫都没他这么混。”
付赤川斜了他一眼,你也知道你混啊,然后举手高稽,以一种极隆重的姿态施以君臣之礼,郑重道:“请陛下三思。”
赵昊用力闭了闭眼,滚刀肉,这三个字说得好。想想岑焉自被他扣押以后的那些表现,吴国被灭前,他是坚贞不屈的,自知道吴国被灭后,他就流露出服软的态度,让赵昊以为有机会降服这狂生,哪知竟是一场空欢喜,摆明是岑焉涮了他一把。如今事情全挑明了,他这几天被岑焉骂了个狗血淋头的,这狂生是浑不畏死,甚至巴不得一死以全忠臣节义之道。
种种行为,细思来,可不就是滚刀肉,所以付赤川说岑焉会自焚于秦都,赵昊不想信,却不得不信,这真是岑焉会干的事儿,那就是个滚刀肉,活生生的滚刀肉。
如今放了岑焉,再逼得他自焚,那还不如不放,索性把他弄死算了,这样他赵昊只落个残暴不仁的名声,也省得加多落一个出尔反尔的恶名。
但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就被赵昊抹消了,做为一个帝王,他渴望的是千秋功业,他要留给这世间一个强盛的秦国,一个一统天下的大秦,他希望日后的史书上记载的秦皇赵昊,是一位雄才伟略、文成武治的帝王,而不是如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昏君。
然而史书是掌握在那些拿着笔的士人手里的,就像赵绘说的那样,除非他杀尽天下士人,否则,就万万不能杀岑焉。
要么,都杀光,要么,都放了。
这就是摆在赵昊面前的两条路,说是两条,其实只有一条罢了,因为,第一条路赵昊是绝对不会选的。
赵昊闭着的双眼,眼皮突然剧烈的跳动起来。从李敏“刺敏”以来,情势发展到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从来就只有一条路,别无可选,他只能照着这条路走下去,这种被支配的恐惧感,自从沈碧空死后,他就再没有感受过。
而今,他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久违的、却仿佛铭刻进骨子里的熟悉感觉。
“刺秦”是个局,李敏绝对不是布局人。
是谁?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