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西撒哈拉 (第1/2页)
在整个非洲大陆上,也只有西北非地区,东非很难从陆地上影响到那里,首先是距离东非太远,其次,中间地理环境太恶劣,交通十分落后,最后是西北非有欧洲各国的支持。
而东北非显然不同,就比如埃及方向,东非可以沿着尼罗河,或者通过达尔富尔进入埃及。
虽然说埃及背后同样有英国人支持,可是英国本身距离埃及就很远,他们能通过海洋控制埃及,压服欧洲那些对埃及同样有野心的国家,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敌人来自内陆,还是东非,英国能做的也就是干瞪眼。
而东北非的其他地方,在北非铁路开通之后,也很难抵挡东非陆地上的兵锋。
很显然,和东非合作开发北非铁路的意大利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意大利为什么要冒着“引狼入室”的风险和东非合作呢!
一切说到底,还是意大利自身选择性太少,同时对利比亚的认知不足。
意大利为什么把利比亚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本质上是意大利国家统一太晚,实力不足,下场又太晚,如果有可能的话,贝尼托显然更愿意选择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亦或者法属利比亚这些地方作为本国的殖民地。
而意属利比亚,就算开发到极致,当地最多也就养活百十万人口,这对于人口四千多万的意大利来说杯水车薪。
同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目前也没有得到充分勘探,所以,意大利方面是空守宝山而不自知。
前世,利比亚石油资源得到开发,已经是20世纪五十年代后的事,二战都打完有一段时间了。
所以,相对于和东非合作,能看到的大量现实利益,意大利对于利比亚这块“烂地”自身的安全性,反而并不太看重。
北非铁路开通后,意大利就能在东非和欧洲这两大世界重要市场的贸易中分得一杯羹,同时,意大利还能通过这一条新的商路,巩固自身的粮食,能源,资源等安全。
当然,北非铁路的建设本身也有利于加强意大利对意属利比亚的控制,不过,意属利比亚的经济和人口基本集中在沿海,所以对意大利而言,并不太重要。
和东非合作,意大利能够获利,而战略风险,意大利也能够接受,就算东非真的野心勃勃吞并利比亚,意大利也不疼不痒,所以意大利方面自然会选择前者。
……
在东北非,东非加速北非铁路的建设,拓展对欧洲贸易线路多元化,同时加强对北非还有地中海的影响力,而在西北非,今年东非也有动作。
1935年1月11日。
在西北非地区,有一块极其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这里就是西撒哈拉,目前属于西班牙殖民地。
而东非就盯上了西撒哈拉,更具体来说,是西班牙在西撒哈拉的殖民据点达赫拉。
达赫拉是西撒哈拉延伸出来的一处海湾,在海湾西侧形成了狭长的里奥德奥罗半岛,这个半岛像一道巨大的天然防波堤,为达赫拉湾提供了庇护,抵挡了直接来自于大西洋方向的海浪。
当然,西班牙称其为维拉西斯内罗斯。
在1934年末,东非政府和西班牙就维拉西斯内罗斯,也就是达赫拉进行一笔交易,用于建设东非在西北非的前沿基地。
实际上,两国间的谈判早在1931年就已经展开,但是西班牙要价太高,东非没有接受,不过,随着西班牙局势的日益混乱,共和派和国民派都希望获得东非的支持,终于在1934年末,西班牙将达赫拉几乎以白送的价格,也就是两万莱茵盾,卖给了东非。
达赫拉城堡,这是之前西班牙在半岛上唯一的据点,实际上就是一个表达西班牙对西撒哈拉所有权而建立的小军事据点,现在已经被东非的莱比锡少尉接收。
看着城堡外一片荒凉的土地,还有茫茫的大海,莱比锡少尉的心情实在难以振作起来。
莱比锡少尉对下属说道:“在到达这里以前,听说我们从西班牙手里买了一块地,只不过是在西撒哈拉的土地,当时,我并没有多想,可是等真到了这里,我才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多糟糕!”
作为一名大西洋舰队的海军军官,莱比锡少尉对西撒哈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因为西撒哈拉沿海是东非前往欧洲的重要途经之地。
这里属于东非海军活动范围,所以东非的大西洋海军对当地的环境自然肯定会进行粗略的了解。
可是,真到了达赫拉后,莱比锡少尉发现自己过去对西撒哈拉了解的还不是太深入。
他说道:“这真不是人生活的地方,虽然东非也有很多沙漠地区的军事基地,但那些地方,至少还有河流或者绿洲,可是达赫拉,完全就是一个被三面海水包围的不毛之地,唯一连接大陆的地方,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且一根草都看不到。”
“我敢说,这里的条件,比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还要恶劣一百倍。”
被流放了,就是现在达赫拉东非官兵的真实心理写照,即便是军官的莱比锡都很难忍受这一点。
东非不是没有沙漠,并且还是沿海的军事基地,就比如纳米比亚沿海,东非就有不少军事据点。
但是,达赫拉的条件,远不及纳米比亚沿海,虽然纳米比亚沿海也是沙漠和海洋,但好歹军事据点建在本国境内,且基本位于大陆上。
而达赫拉,虽然处于半岛上,但和岛屿也差不了太多,半岛许多地区宽度都不到两公里,却长达四十多公里,而达赫拉的位置在这条狭长半岛的靠南端。
现在整个半岛所有人,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东非官兵,几乎无法和外部进行交流。
这也很好理解,即便前世西撒哈拉独立后,一直到21世纪,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人口也才几十万人,要知道西撒哈拉可是信仰阿拉伯教的区域,就可以知道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
而在1935年,西撒哈拉的地广人稀,更是达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即便最乐观的估计,当地人口也不会超过五万人。
这也就很好理解,西班牙为什么将达赫拉以及整个里奥德奥罗半岛,将近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终仅以四万莱茵盾的超低价格,出售给东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