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 又一代人要谢幕了 (第1/2页)
用处嘛,太大了。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数据不光能用在战前估算,还可以用在战后的赔偿方面。
只可惜今天的第一个被宰对象有点穷,穷的礼部尚书都不太好意思张嘴要钱。和大明帝国的财政收入比起来,沙皇俄国连个叫花子都不如,朝叫花子伸手要钱于心不忍呐。
“杨尚书,可否考虑割地?”
在座官员听惯了几百万上千万的数目,猛一听几十万都觉得不过瘾。于是就有人开始打歪心思了,没有喜儿和喜儿她娘是吧?那就要你们家的地!
“李总理,万万不可!沙皇俄国与大明交界之地荒无人烟,夏天蚊虫肆虐泥沼遍布,冬天地冻三尺坚硬如铁。莫要说耕种,修条土路皆不能存留,拿来何用!”
穷凶极恶要割地赔偿的是海关总理李天经,他能接触到的国家大多在南边,大明与沙皇俄国也没有正式商业交往,对其知之甚少。
回答李天经问题的则是建设部尚书陈家树,他倒是没去过沙皇俄国的领土,可左侍郎熊三拔去过,回来之后叫苦不迭。如果真让沙皇俄国割地赔偿,肯定得先由建设部打通道路,这个活儿没法干!
“确实,学生也以为割地不妥!”和陈家树怀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副总参谋长谭不明,从军方的角度上考量也是不愿意继续扩大北方领土的。
现在的北方都司已经算得上大包袱了,成年累月守在荒无人烟的沼泽树林中,一仗没打过,伤亡率却是全军最高的。猛虎、熊、狼群、蚊虫、洪水和冰天雪地,随时随地能要人命。
另外补给成本也高得惊人,在和平时期运过去一百公斤物资,最少也得耗费三百公斤以上的给养。要是再弄一大片这样的土地回来,每年的军费又得上涨两成。
其实军方对花钱倒不是很在意,怕的是钱花出去了啥有用的东西都换不回来,比鸡肋还不如。
“不如将俘虏的几万士兵扣下,好歹都是青壮,可以放到南洋、南非或是北美去开荒,也算物尽其用了。”还得说南洋总督袁崇焕思想灵活,一听要钱没钱、要地也没用,干脆就把主意打到了俘虏头上。
此种思想得益于这些年在吕宋和安南的执政感受,对异族的概念已经淡化到极致了。只要是人,只要能干活,在他眼中都是好资源。啥宗教文化语言习俗迥异,啥性格暴烈不服统治,在高压政策下就没有不能改的。
“臣听说俄罗斯人在欧洲并不值钱,区区几万战俘岂能与我朝大军消耗相提比论!”
要论算账,还得往户部尚书这边瞧,每次作战胜利太仓都会大丰收。孙元化正在琢磨能从沙皇俄国弄来多少财货呢,一听说要拿战俘顶账立马不乐意了。
要是都这么大方,那这场战争最终的失败者就该是大明帝国了。在他眼中前面这些发言之臣都是站着说话不要腰疼的败家子,必须提醒皇帝别上当。
“嗯,孙尚书所言深得朕意,确实不能太便宜了他们!”看着一群道貌岸然的帝国高官,在讨论如何搜刮别国财产时比聚义厅里的土匪头子还急切,洪涛龙心大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