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东宫设堂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东宫设堂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东宫设堂 (第1/2页)
  
  建德堂再开,朱标设一厅于东宫门外,命曰“问民局”。
  
  不设官、不设阶,凡有户籍、编制、田税、折统之疑,可陈一纸,由东宫录者十人一日轮转,句句批回。
  
  三日之内,问民纸近百份,竟有丁役、布庄、米行之人连夜递文,仅为一事:
  
  “太子可否听我一句?”
  
  朱标批于卷末:“太子不问,是废;太子不听,是死。”
  
  “愿问者尽来。”
  
  文渊阁中,朱元璋看完“问民录”第一册,沉默良久。
  
  梁肃立于下方,缓声道:“陛下,太子所行,已过东宫之制。”
  
  “再不止于朝议,而直通民言。”
  
  “恐民之所聚,难可束矣。”
  
  朱元璋缓缓合上卷册,道:“你说他越权。”
  
  “可你又知不知道,朕年轻时,也曾于布行门外听人骂吏?”
  
  “那时,我亦不识一个法字。”
  
  “可我知道,他们骂的不是我,是他们活不下去的命。”
  
  他微微叹息:“若太子真敢听,真敢改……那这权,让他越了,又如何?”
  
  “你若真怕,就别当这辅臣。”
  
  梁肃面色一沉,却不敢言。
  
  建德堂内,晨风初起,帘影摇动。
  
  朱标坐于主案之前,翻阅昨夜所录《外策录》第三册。
  
  案边香盏未灭,残灰半落,却未有人更换。他从未催促,也从未嫌弃。
  
  顾清萍立于帷后,一双眼静静望着他,似是欲言又止。
  
  朱标轻轻合上卷册,转眸:“你要说‘镜争’之事了?”
  
  顾清萍低声:“今日司礼监送来早录,言官李述、给事中王琛、礼部侍郎王子韶,于文渊阁前议论外策堂设制之失,言辞颇重,疑有‘越位问政’之嫌。”
  
  朱标笑了笑,不见怒意,反而提笔,在手边绢帛上写下两个字——“镜争”。
  
  他道:“果然来了。”
  
  顾清萍凝声:“王子韶之名,三年前便曾在翰林院上驳策学设堂,是老礼家人。如今却连李述、王琛两人也结伴而出,是有人在背后牵线?”
  
  朱标却问:“他们说了哪几句话?”
  
  顾清萍翻出抄录早录:“李述言:‘外策设言而不设官,是以非制控议。’王琛言:‘堂议不止于论,是以非言控势。’至于王子韶,更言:‘太子若不审己位分,何以为宗庙法统?’”
  
  朱标淡淡道:“他们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顾清萍微怔:“您不辩?”
  
  “他们指的是‘位’,我问的是‘政’。”
  
  朱标目光如常,却语气一顿,“他们所守的是旧体制,我所设的是新问法。二者若真不可兼容,那便不是我的错。”
  
  他望向窗外廊檐垂影:“不过,既然他们想问‘太子该不该问政’,那我便给他们一个机会。”
  
  “传令东宫内设‘镜议之日’,择五人共堂论‘君位与政责’,礼部可荐三人,东宫留二人,各持一议,于外策堂公开辩问。”
  
  顾清萍蹙眉:“您这是正面迎战。”
  
  朱标轻笑:“我要他们明白,我设堂非为控权,是为控心。”
  
  “若我连问一句‘我问政,错在何处’都不敢问,还何来之东宫?”
  
  三日后,外策堂首设“镜议之日”。
  
  堂设两案,东案由太子主坐,左右设两席,一为礼部侍郎王子韶,一为翰林院成进士柳攸之。
  
  西案为士子出席三人,其中之一乃建德堂旧习生孙齐。
  
  朱标一身素袍,不披龙章,仅系文带,亲自坐堂。
  
  首问由朱标亲开:“今日所议,只问一事:太子问政,可否设策堂听言?”
  
  王子韶率先起身,声如撞钟:“殿下为储君,当以谨慎自持。王者不争,太子不议,设堂问政,是为越位。”
  
  “臣非言殿下不贤,而是欲殿下能自守礼度。设堂者,官之事也,听策者,帝之权也。今设而主听,天下士子观之,以为太子已行君之责矣。”
  
  朱标面无异色:“你言太子不当听策,是否言太子不当议政?”
  
  王子韶顿住,片刻才道:“可问,但不应设制。”
  
  “太子应以‘学问之所’而非‘政议之堂’。”
  
  朱标拱手一礼:“既如此,臣下可否于东宫堂前自言策议?”
  
  王子韶答:“若无设堂,自言可也。”
  
  朱标再问:“若人自言,我听之,是否便是‘听政’?”
  
  王子韶一愣,未语。
  
  朱标环顾诸人:“诸位不言我所问之义,只言我设堂之‘象’,那请问:象与实,孰重?”
  
  一语落,众人皆默。
  
  此时,柳攸之轻声道:“太子之设堂,乃以问为心,以政为迹。非设权柄之器,而是设对话之席。”
  
  “若因一‘设’字,便断其越位,恐是以形断义,失之偏颇。”
  
  王子韶面色不豫:“你是东宫旧习生,怎可偏言?”
  
  柳攸之拱手:“臣之所言,不为人情,只为理通。”
  
  朱标起身,温声道:“今日我不定论,不裁语。”
  
  “但我愿将此‘镜议’所录,全交太史馆,刻为一章,列于《问政录》之后。”
  
  “愿后世子孙,观之自断。”
  
  场下众人动容。王子韶眼神一沉,终未再语。
  
  王府中。
  
  黄祁展卷后叹息:“殿下此招,虽不破敌,却削其心锋。”
  
  朱瀚倚案沉吟:“朱标已懂得如何让对手在他设下的场子里——自失锋铓。”
  
  “但接下来,才是更难之事。”
  
  黄祁不解:“王爷所指为何?”
  
  朱瀚缓缓道:“要让朝臣不怕你设堂,不怕你问政——而是愿主动投言。”
  
  “这,才是真正的‘执笔而不摄权’。”
  
  当晚,顾清萍为朱标熬了药汤,见他连夜改书案中《问政新录》,轻声劝道:“您今日已驳礼官、稳言官,实属大胜,何须彻夜批改?”
  
  朱标目不转睛:“今日设堂问政,是为理。”
  
  “但理之后,要有术。”
  
  他抬头看着她,声音低沉:“我能开堂,能驳难,能释疑。”
  
  “但接下来——我要让他们,愿意留下。”
  
  “堂开不难,难的是……不散。”
  
  顾清萍轻轻握住他的手,眼中泛起罕见的光:“我信你。”
  
  而此时,文渊阁后阁灯火通明,朱元璋看完《镜议全录》,久久不语。
  
  许久,他才将卷册轻放一旁,喃喃自语:“朱标啊,你已不需人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