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武之策(下) (第2/2页)
这清武之策如此泄密,而他更是让军机处损失惨重,如此也算死不足惜。
“既然司徒指挥使已将此事说得明白,不知曹爱卿和雨爱卿对于这清武之策接下来如何做有何看法。”
皇帝从书架之上再一次拿出一本书籍,慢条斯理地翻开阅读起来。
雨化田与曹正淳目光交汇,彼此眼中皆闪过一丝微妙。二人虽同为厂督,一个执掌东厂,一个统率西厂,平日里除却公事,几乎形同陌路,鲜有交集。
而且二人虽是夜寻的系统制衡而来,但植入的记忆让二人都知道,东厂与西厂的设立,彼此之间本就暗含着皇帝欲借彼此之力相互掣肘的深意。
然而,在清武之策一事上,双方皆是利益捆绑,目标一致,清剿江湖上所有的门派。
此番行动,于他们而言,不仅关乎权谋与利益,更关乎东西两厂的无上荣誉,容不得半点马虎。
雨化田率先开口:“陛下,清武之策牵扯甚广,滋事重大,如今泄密,就算军机处有所作为,但此事朝廷密谋已久,不能出一点疏忽,所以奴才斗胆请求陛下,暂缓清武之策的行动,待将来在谋时机。”
皇帝不紧不慢地翻动着手中的书卷,那姿态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雨化田的话语充耳不闻。
然而,他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每一个字都精准地落入了他的耳中,未有丝毫遗漏。
“曹爱卿,”皇帝忽然开口,目光仍不离书页,“对于雨爱卿所言,你有何见解?”
曹正淳闻言,连忙躬身一礼,神色间不禁透露出几分谨慎。
在他心底,他认同雨化田的观点,这清武之策,朝廷虽已暗中绸缪多年,但时机尚未成熟,远未到可以全面发动、一举成功的地步。
毕竟,那三宫四城六门十三派,在大夏这片土地上盘根错节多年,有的更是历经数百年风雨,根深蒂固。若朝廷没有做好万全之策,贸然行事,只怕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一旦给那些江湖门派留下喘息之机,即便清武之策最终得以功成,朝廷也必将被江湖势力重创,元气大伤之下,甚至可能引发皇室倾覆的灭顶之灾。
大夏朝廷麾下高手如云,更有百万雄师坐镇,看似固若金汤。
然而,若江湖各派顶尖高手倾巢而出,联手发动突袭,直取皇帝性命,那百万大军远水难救近火,根本来不及回京勤王。
所以,这清武之策必须谋划周全,万无一失,更不能走漏一丝风声。
“陛下,奴才附议雨督主之言,暂缓清武之策的行动。”
皇帝听后,依旧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只淡淡地点了点头,随后目光一转,落在司徒伯圭身上:“司徒指挥使,此事因你们军机处而起,你且说说你的看法。”
皇帝的声音不大,但却极具穿透力,让忽然听到自己名字的司徒伯圭心里猛地一紧,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连忙躬身施礼道:“陛下,罪臣也认为二位厂督所言极是,清武之策,确应暂缓。”
皇帝合上手中的书籍,将其放回书架之上,目光如炬地扫向大殿众人,片刻之后忽然沉声问道:“如果朕不想暂缓清武之策,当如何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