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8章 赵老板,咱们一件件算 (第1/2页)
沈先生略作沉吟,随即在袖中比出了一个数字,报出了自己的心理价位。这个价格比市场公允价明显低了一成半,但又没低到离谱、让人觉得是故意砸场子的地步,属于典型的试探性探底价,既留有继续讨价还价的让步空间,也带着试探柱子价格底线、看看对方究竟有多少回旋余地的意味。
柱子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清清楚楚地洞察到,沈先生此番的压价并非寻常的试探,而是带着几分刀光剑影的狠劲。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开始,一场关乎眼力、财力,更关乎心理博弈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柱子并没有立刻反驳,反而将身体微微向后靠了靠,姿态显得更加从容,语气平和得像是一杯温水,轻轻地说道:“沈先生,您报的这个价……说实话,听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他轻叹一声,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要是前两年,市场行情一片大好,卖家买家都求着出手,那时候,我兴许就咬牙匀给您了,就当交个朋友,彼此留个香火情。”
“毕竟做生意嘛,和气生财,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个道理柱子我还是明白的。”
随后柱子话锋轻轻一转,语气中却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坚决:“可您也知道,此一时彼一时。您刚才也说了,眼下的时局不同往日。”
“现在这世道,好东西是出一件少一件,尤其是像您眼前这三件,那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绝世珍品,它们自身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市场流通。”
“它们不仅是器物,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奇迹。”柱子抬手,虚虚地指了指桌上的器物,眼神中充满了敬意与自豪。“您看这件雍正粉彩盘,‘过枝福寿’的画工,那份巧夺天工的细腻,那份雍泽如玉的釉质,能让人嗅到三百年前皇家园林中的花香。”
“这保存的品相,更是完美无缺,宛若新生,市面上您还能找出几件全品相的?恐怕寻遍天下,也难再觅其踪影。”
“这样的盘子,每一笔,每一色,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那是真正的孤品,再难复制。它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更多的是一份机缘,一份传承。”
他语气一顿,又转向另一件宝贝:“还有这康熙五彩花盆,这体量,雄浑大气,器形端庄,五彩描金的纹饰,色彩饱满,立体感十足,那金水历经三百年,依旧璀璨夺目,完整度堪称‘库出’级别,就好像是昨天才从御窑厂里新鲜出炉的一样。”
“您说,这样的传世之宝,它的价值,是区区一个‘市场价’能够完全衡量的吗?”
“它背后承载的,是康熙盛世的辉煌,是精湛工艺的巅峰。”
“这样的宝贝,随便哪一件拿出去,都能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别提三件齐聚了。它们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是可遇不可求的玩意儿。”他巧妙地强调了物件的稀缺性和完美品相,这是在抬价时最有力的论据,每一句话都像是在为这些稀世珍宝镀金,让它们在沈先生眼中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价值连城。
说完,柱子在袖子里的手,快速的比划处一个数字,那手指间的变幻,如行云流水,瞬间便给出了一个沈先生心中咯噔一下的天价。
这个数字,高得有些离谱,却也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拍在了沈先生压价的算盘上,同时,也向他证明了,袖里藏金的门道,柱子不只懂,而且玩得炉火纯青,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老辣几分。
沈先生心中暗暗吃惊,眼角不由自主地跳了一下,他深知,这是柱子在给自己立规矩,也在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表明他绝非等闲之辈,想要捡漏,那是痴心妄想。
然而,已经谈到这个份上了,他沈某人也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这时候自然不肯轻易松口,脸上的笑容依旧,只是那笑容深处,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摇头笑道:“赵老板,话是这么说,您把这些宝贝说得天花乱坠,我沈某人是十二万分地承认,也看得出来,您是真正爱惜物件儿,识货的行家。”
“可这行市有行市的规矩,再好的东西,也得有买主愿意掏钱才行,不是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