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1章 我跟陈老板是兄弟 (第1/2页)
柱子匆匆离开陈阳的铺子,一路小跑着往之前宋青云的店面赶去。刚才赵秀芹在电话里说,来了两个人,看样子好像要买什么贵重瓷器,柱子心里既期待又有些着急,生怕店里的伙计应付不来,错过了大主顾。
他一边跑一边在心里盘算:“这要是能成一单大买卖,今天可就真发了!”
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又加快了几分,路边小贩叫卖的声音都成了耳边的背景音。转过街角的时候,柱子差点撞上一个推着菜车的老大爷,他连忙道了声歉,顾不得多说什么,又继续往前冲。
此时的他满脑子都是赵秀芹电话里说的那句“看样子像是大主顾”,心跳都跟着加快了节奏。
快到店门口时,柱子放慢了脚步,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又扯了扯衣领,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看起来沉稳一些。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体面,可不能让人家看出自己急成这样。
刚到店门口,就看见一个穿着考究灰色呢子大衣、戴着金丝眼镜、约莫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正背着手,在店里慢慢踱步,打量着博古架上的物件。
柱子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这派头、这气度,一看就不是一般人!那件灰色中山装的料子在店里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明显是上等面料定制的,扣子都像是铜制的老物件。
那副金丝眼镜更是考究,镜片在光线下折射出淡淡的蓝光,镜架细腻精致,一看就价值不菲。柱子做古玩生意这么多年,见过的有钱人不少,但像这位沈先生这样浑身透着文化底蕴的,还真不多见。
中年男人的步伐不紧不慢,每走一步都像是在丈量什么,那种从容不迫的姿态让整个店铺的氛围都变得庄重起来。他时而停下,微微侧头,用一种审视又玩味的眼神看着某件瓷器,时而轻轻摇头,似乎在心里给每件东西打着分数。
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像是秘书或者子侄辈,手里拿着个公文包,神态恭敬。
那小伙子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蓝色棉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站姿笔直。他始终保持着半步的距离跟在中年男人身后,既不太远显得疏离,也不太近显得冒失,这种分寸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
公文包是黑色真皮的,边角处还能看到精致的金属扣件,在灯光下闪着低调的光。小伙子的目光时刻关注着中年男人的一举一动,只要对方稍有停顿或者表现出兴趣,他就会立刻微微前倾身子,做好随时记录或者取东西的准备。
柱子注意到,这小伙子的眼神虽然恭敬,但并不呆板,时不时也会跟着打量店里的物件,显然也是懂行的。这让柱子心里又多了几分警惕——这可不是来随便看看的,这是带着专业眼光来挑东西的!
店里的赵秀芹见到柱子回来,明显松了一口气,连忙迎上来低声道:“柱哥,您可回来了!这位是沈先生,说是从其他城市来的,铺子里面上的东西,人家看不上,想看看好东西。”
赵秀芹说话的时候声音压得很低,但柱子还是能听出她语气里的紧张和期待。她的眼神在柱子和沈先生之间来回转动,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人家刚才看了好几件,连咱们柜台上那个乾隆年间的青花瓶都只是点了点头,没说话。”赵秀芹又补充了一句,眼神里带着几分忐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招呼了,就赶紧给您打电话了。”
柱子拍了拍赵秀芹的肩膀,示意她放心,心里却在快速盘算:能看不上乾隆青花的,这位沈先生的眼光可真够高的,看来今天得把压箱底的好东西拿出来了!
柱子点点头,脸上瞬间堆起了热情又不失稳重的笑容,快步上前:“哎呦,沈先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有点事出去了一下,让您久等了!怠慢怠慢!”
他说话的语气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几分歉意,又不失老板的架势,既热情周到,又不显得谄媚低贱。这是他多年做生意练出来的本事——对什么样的客人说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语气。
沈先生转过身,扶了扶眼镜,打量了一下柱子,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语气平和:“无妨,我也刚到不久。小兄弟就是这里的老板?”
那声音不急不缓,带着一种天然的从容和威严,像是在问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但柱子知道,这是在打量他的分量。沈先生的目光在柱子身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评估眼前这个人是否值得深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