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4章 这只碗,故事关于兄弟 (第1/2页)
他微微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充满磁性的声音缓缓道来,仿佛一位说书先生在讲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只不过,夫人,您看到的并非宣德青花,而是雍正年间御窑厂精心仿制的宣德年间的作品。”
“您也知道,雍正皇帝对前朝的艺术,尤其是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所以特别下令御窑厂不惜工本,务必做到形神兼备,以满足他对前朝艺术的追思。”
清雍正青花仿永宣暗刻龙纹碗这是真品
“但这款暗刻龙纹碗,却并非单纯的仿制,而是有着一个更加特殊的来历和意义——”
“它是雍正皇帝登基之后,特意为他最信任、最疼爱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也就是后来的铁帽子王爷所专门烧制的。”陈阳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
“哦?”冯·霍恩海姆夫人听到这里,显然被陈阳这一番话勾起了浓厚的兴趣,原本慵懒的姿态也变得端正起来。
她那双碧蓝色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陈阳手中的龙纹碗,想要透过那层薄薄的瓷胎,看穿隐藏在背后的历史真相,等着陈阳继续说下去,解开她心中的疑惑。
“允祥王爷,可不仅仅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兄弟,更是当时朝廷里一位著名的艺术鉴赏家、收藏家,对瓷器的研究颇有心得。”陈阳的声音充满感染力,将人带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据说,当年雍正皇帝为了表达对这位十三弟的特殊情谊,特意要求御窑厂在烧制这批瓷器时,加入了一种极为特殊的配方,使得青花的发色,呈现出这种独特的、介于青蓝之间的灰蓝色调,象征着兄弟之间那种深沉如水,却又坚不可摧的情谊。”
“这不仅仅是一件瓷器,更是兄弟情深的见证啊!”陈阳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指着碗心的暗刻龙纹,用一种引导式的口吻说道:“夫人,您再仔细看看这里,这龙纹与通常的五爪金龙可是有所不同哦!”
“您仔细数数,这龙只有四爪,而非象征皇权的五爪。这可不是工匠们的疏忽,而是雍正皇帝特许的殊荣,因为怡亲王允祥在所有兄弟中排行第四,所以特意烧制四爪龙纹,以示区分,也彰显了他对十三弟的特殊恩宠。”
冯·霍恩海姆夫人听到这里,似乎更加感兴趣了。她连忙从助手手中接过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小心翼翼地戴在鼻梁上,凑近了仔细察看那碗心的暗刻龙纹。
片刻之后,她直起身子,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用一种带着赞叹的语气说道:“确实如此!真的是四爪龙纹!这个细节实在是太精妙了,若不是你点破,恐怕我根本无法发现!”
耿老在旁边听完陈阳说的这一大段“历史秘辛”,不由得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心说:“这小子……还真是能胡诌啊!这都能让他说出花儿来,还兄弟情深,四爪龙纹,亏他想得出来!要是这个意思,我把碗吃喽!”
陈阳一脸微笑,继续跟夫人讲述:“更感人的是,允祥王爷去世后,这只碗被他的后人珍藏,一直到了光绪年间。”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什么珍贵的记忆,“据记载,怡亲王府的管家老刘,是个极其忠诚的人,王爷临终前特意将这只碗交给了他,嘱咐他要将此碗传给有缘人。”
“就这样,这只承载着雍正与允祥王爷兄弟情深的瓷碗,竟然不知道怎么着,又传到了另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弟手中。”陈阳微微一笑,“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帕特西亚听得入了神,双手合十:“天哪,这真是太神奇了!”她停顿了一下,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还有这么巧的事情,那后来呢?”
陈阳小心翼翼地捧起青花龙纹碗,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碗壁上,青花纹饰似乎在光影中跳跃着生命的韵律,他的眼中闪着温暖而深邃的光芒:“光绪年间,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里,住着寒门出身的张氏兄弟。”
“张文明和张文渊,兄弟俩自幼苦读,在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竟然同时高中举人。”陈阳的声音中带着赞叹,“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张家小院都沸腾了,邻里乡亲纷纷前来道贺,都说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按照惯例,两兄弟都可以进京赶考,去争那金榜题名的荣耀。”陈阳轻叹一声,“但现实却如一盆冷水浇下——张家早年家道中落,家境贫寒,多年来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早已债台高筑。”
“别说两个人进京的盘缠,就连一个人的费用都要东拼西凑。”
“面对这个艰难的选择,”陈阳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两兄弟的母亲——一个已经满头白发的慈祥老人,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她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望着满天繁星,心如刀绞。”
“选哥哥吧,对弟弟不公;选弟弟吧,又对不起长兄。”陈阳摇摇头,“这位善良的母亲,无论是偏向哥哥,还是偏向弟弟,都觉得对另一个孩子不公平。”
“最终,她做出了一个看似公正却又无比痛苦的决定——让兄弟二人抽签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命运。”说着,陈阳微微叹了一口气,似乎为这位母亲的无奈而感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