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2246章 19.65!亚洲纪录!全胜时代即将开启

2246章 19.65!亚洲纪录!全胜时代即将开启

2246章 19.65!亚洲纪录!全胜时代即将开启 (第2/2页)
  
  比如梁劲生则因过弧顶阶段的平衡损耗,直道发力时核心稳定性不足,只能通过缩小摆臂幅度换取姿态稳定,前进牵引力大幅下降。
  
  大直道中段。
  
  直道中段是耐力消耗的“临界期”,低氧环境下肌肉乳酸堆积速度加快,考验选手“技术不变形”的能力。
  
  谢正业的应对策略,源于过弧顶时优化的“能量分配逻辑”——
  
  通过多源感知系统实时捕捉肌肉疲劳信号,将体力精准分配至关键环节。
  
  135米处,他的股四头肌传递轻微疲劳信号,感知系统立即反馈至大脑,核心肌群随即微调发力重心。
  
  将蹬地发力的主导权从股四头肌向腘绳肌转移,同时缩小曲臂摆臂的发力半径,从肩部主导转为肘部主导,减少上肢肌肉消耗。这种“局部减负、重点保速”的调整。
  
  无需改变整体动作框架。
  
  却能有效延缓乳酸堆积。
  
  确保摆臂与蹬地的协同精度不下降。
  
  周兵在此阶段陷入“耐力硬扛”的困境。
  
  他的步幅型技术对核心刚性要求极高,140米处核心肌群疲劳导致髋关节前送幅度减小,步长优势开始弱化。
  
  为维持步长,他不得不强行提升下肢发力强度,反而加速了快肌纤维的疲劳,145米处蹬地力度出现明显波动。
  
  不过他也算是经验丰富。
  
  很快就重新稳住。
  
  梁佳宏的直臂摆臂力传导效率本就偏低,140米后因体力消耗,摆臂对蹬地的牵引力下降15%。
  
  速度持续下滑。
  
  唐星强和潘星月已无法维持基础技术动作,摆臂幅度忽大忽小,蹬地时脚掌触地位置偏差增大,与别说和前两名,和梁佳宏的差距都在继续扩大1.5个到2个身位。
  
  最后五十米。
  
  谢正业已经锁定胜局。
  
  但胜利不是他要的。
  
  或者不仅仅是他要的。
  
  直道后段,谢正业将“动作少冗余”原则贯彻到极致。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微调,剥离所有非必要的能量消耗。
  
  他的颈部肌肉保持放松。
  
  头部稳定中立,避免多余动作干扰重心。
  
  肩部自然下沉,减少空气阻力对上肢的影响;脚掌触地时精准落在身体重心正下方。
  
  避免因落地偏差导致的能量损耗。
  
  更关键的是,过弧顶时激活的神经肌肉控制效率仍在发挥作用。肌电信号显示,他的核心肌群与下肢肌群的协同误差始终控制在0.003秒内,每一次蹬地的地面反作用力都能被高效转化为前进动力。
  
  160米处,疲劳度累积。
  
  谢正业是拥有速耐天赋。
  
  但……
  
  那不代表不疲劳。
  
  真的是两个概念。
  
  他的视觉系统迅速捕捉风速变化。
  
  科学御风技术展开。
  
  前庭系统同步反馈身体平衡状态。
  
  核心肌群瞬间微调躯干倾斜角度。
  
  将风阻影响降至最低。
  
  动作节奏丝毫未乱。
  
  周兵正好相反。
  
  技术执行开始出现“冗余动作”。
  
  165米处,他因疲劳导致摆臂出现轻微横向摆动,不仅消耗体力,还产生了与前进方向相反的分力,速度提升受阻。
  
  他试图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弥补,却因呼吸与动作衔接脱节,进一步打乱了发力逻辑。
  
  不过好在。
  
  他也是把自己逼迫到了极限。
  
  才会这样。
  
  不是谢正业全亚洲就可能只有奥古诺德可以做到让他们全力以赴。
  
  苏神?
  
  那是玩票200米的。
  
  周兵根本没有算在里面。
  
  梁佳宏、梁劲生等人已彻底沦为“技术追随者”。他们的动作调整完全依赖对前方选手的模仿,却因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模仿动作形似神不似,反而加剧了体力消耗。
  
  这就是盲目模仿的下场。
  
  没有科学理论支撑,只是模仿可能变成四不像。
  
  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
  
  179米。
  
  直道末端,谢正业启动“冲线技术预备”,这一过程是100米冲线技术的延伸,却因200米的耐力消耗需求做了优化。
  
  他的核心肌群开始提前蓄积爆发力,腹直肌与背阔肌的张力提升至85%,躯干前倾角度稳定在36°,为冲线时的躯干过线储备势能。
  
  同时,摆臂的频率保持稳定,避免因急于加速导致动作变形。
  
  185米处,他的感知系统完成“最后一次环境扫描”。
  
  确认赛道无异常、风速稳定后,大脑向全身肌群传递“冲刺指令”。
  
  此时,过弧顶阶段积累的技术优势已完全转化为胜势。
  
  多源感知确保方向精准,核心稳定保障动作不变形,能量分配让耐力储备充足。
  
  他的身体像一台精准调校的机器,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在为最后的冲线服务。
  
  周兵此时已无力回天。185米处,他的核心刚性彻底下降,上半身出现明显晃动,步长从2.5米缩至2.3米,虽拼尽全力提升摆臂频率,却因技术协同性下降,无法形成有效加速。
  
  其余选手们则已进入“完赛模式”。
  
  技术动作仅能维持基本框架。
  
  全力冲刺变成了“维持节奏完赛”。
  
  这样让他们明白了。
  
  很多东西看起来简单。
  
  事实上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
  
  190米处,谢正业的身体已进入“冲线爆发态”,过弧顶阶段构建的技术优势在此刻凝聚为最后的决胜力量。
  
  多源感知系统完成“终极校准”。
  
  视觉系统锁定终点线的电子感应区,精准定位躯干过线的最佳角度。
  
  本体感觉系统反馈核心肌群的当前张力,确保发力强度处于“临界高效区”。
  
  前庭系统则彻底稳定,避免冲线前的姿态波动。
  
  基于这套精准感知,他启动100米冲线技术复用的“核心收缩发力”。
  
  腹直肌与背阔肌瞬间提至90%紧绷度,像两块夹板将躯干固定为“刚性平面”。
  
  同时借助摆臂后摆的惯性,将胸腔向前推送半寸。这一动作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肌肉记忆驱动的“本能执行”。
  
  过弧顶时的动态平衡训练。
  
  让他对“躯干过线时机”的把控精确到毫秒!
  
  无需抬头确认。
  
  便能感知身体与终点线的相对位置。
  
  感觉不错!
  
  风速很好!
  
  那么……
  
  不可辜负啊!
  
  195米。
  
  谢正业的摆臂完成“最后一次高效牵引”。
  
  双臂摆动幅度收窄至28厘米,肘部夹角稳定在85°,摆臂轨迹与躯干前进方向完全平行,避免任何横向力消耗。
  
  此时他的下肢肌群虽因耐力消耗出现轻微酸胀,但借助核心肌群的刚性传导。
  
  蹬地推进力仍保持在峰值的85%。
  
  每一步都像在向终点线“精准叩击”。
  
  这就是历史级速耐的可怕。
  
  周兵在190米处启动“最后冲刺”,却因前期技术衔接的体力损耗,难以实现有效突破。他试图通过拓展步长缩小差距,192米处步长增至2.65米,达到全程最大幅度,却因核心刚性不足,上半身出现0.5°倾斜,蹬地反作用力出现侧向分力,不仅未能提速,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耐力储备。
  
  196米处,他的摆臂与蹬地节奏出现脱节,摆臂前送时恰好赶上脚掌落地,导致发力冲突,速度提升陷入停滞。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简单一点的就是。
  
  累了。
  
  笼统的说就这么简单。
  
  所以已经没有办法去完成一些自己想要完成的技术动作。
  
  谢正业这一枪跑的太快了,多少让他有些跟不上趟。
  
  而且他全力的逼迫自己往前追,也有些提前消耗。
  
  要不是还有大风推着,科学御风技术它也会使用。
  
  估计这里会出现一个大幅度的速度滑坡。
  
  至于企业与人呢,是连接近他们几米的都没有。
  
  就在眼前。
  
  谢正业想要捍卫自己世界第三的位置。
  
  就必须在加特林去年打破了19秒70之后,同样拿出可信服的成绩来。
  
  冲击终点。
  
  砰砰砰砰砰。
  
  俯身。
  
  幅度不如百米没关系。
  
  毕竟这是200米。
  
  你只需要做好200米的压线幅度就够了。
  
  技术有共同性,也有差异化。
  
  绝对不可以刻舟求剑。
  
  197米。
  
  198米。
  
  199米。
  
  ……
  
  呼——————————
  
  谢正业!
  
  压线!
  
  成绩多少?
  
  这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冲线后,谢正业惯性跑出5米才缓缓停下,他扶着膝盖大口喘气。
  
  过弧顶时的“摇头晃脑”、直道阶段的精准调控、冲线前的核心爆发,所有技术细节在这一刻形成完美闭环。
  
  已经达成了他脑海里想要达成的画面。
  
  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该做的。
  
  剩下就看成绩如何。
  
  看看自己能不能冲开19秒70这个大关。
  
  扭头一看。
  
  谢正业真是顿时感觉到自己呼吸都不那么费劲。
  
  仿佛周边的空气都为之一清新。
  
  因为在左手边跑到边缘的大型电子计时器上。
  
  写着一个清晰的数字。
  
  19.……6。
  
  都不用看别的,只是看到这个6字。
  
  谢正业就足够感觉自己重新精气神恢复。
  
  仿佛喝了个太阳水。
  
  顿时回神。
  
  19秒65!!!!
  
  追平苏神的亚洲纪录!!!!!!
  
  从此亚洲纪录保持者……
  
  又变成了两个人。
  
  谢正业看到现场的观众以及解说员都开始欢呼。
  
  他也忍不住张开双手享受所有人对于他的呐喊声。
  
  拿下冠军。
  
  超越自己。
  
  敲定纪录。
  
  这就是一个田径运动员人生中最爽的三件事。
  
  你也可以说他们就是一件事情。
  
  因为这三个最爽的事情合在一起。
  
  就是爽中爽。
  
  现在谢正业。
  
  就是这样的感觉。
  
  终于自己也是亚洲纪录保持者。
  
  也是全国纪录保持者了。
  
  不然自己号称200米亚洲荣誉历史上第一人,却没有一个亚洲和全国的纪录。
  
  多少有些不匹配。
  
  现在这个问题都没有了。
  
  谢正业拍着自己的胸口。
  
  听着四面八方的欢呼。
  
  他幻想着。
  
  如果是在鸟巢。
  
  如果在鸟巢能够再次拿下奖牌。
  
  那么自己。
  
  肯定能听到,比今天还要大得多的欢呼声。
  
  因为家门口的奖牌。
  
  就是比别家门口的奖牌。
  
  更香一些。
  
  历来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