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号小队 (第2/2页)
接下来的时间,是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老陈显然是装备方面的行家,他仔细检查着每个人的负重分配,将多功能工兵锹、净水器、高热量压缩口粮、隔热睡袋等生存物资进行最优化整合。“东西不在多,在精,在顺手。”他言简意赅地提醒。
马库斯则一头扎进了技术装备区。他调试着特制的抗干扰摄像机和环境参数记录仪,检查着那几架经过特殊加固、试图穿透结界屏障的小型无人机。“信号中继器是关键,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哪怕一秒钟的信息传回来。”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各种按钮上飞快操作。
苏岚的装备则别具一格。她除了携带一个标准军用医疗包外,还有一个特制的多功能药匣,里面分门别类地装满了各种研磨好的中药粉剂、急救针剂以及一套小巧的针灸用具。“有些情况,抗生素未必有用,但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往往有奇效。”她一边清点,一边向好奇的秦渊解释道。
秦渊的准备工作相对纯粹,却最为关键。他只选择一把随身的消音手枪,其余的挑选了一支加装了大量战术配件的高精度弩弓和一把异常锋利的特种合金格斗军刀。“动静小,可靠,弹药可以回收或自制。”他对高正阳解释道。同时,他还携带了信号枪、烟雾弹、闪光弹等非致命但可用于战术周旋的装备。
四人各司其职,却又相互配合。老陈会询问马库斯某件电子设备的重量和体积,以便规划背负;马库斯会向苏岚了解某些药材是否可能对未知环境的气体成分产生反应;而秦渊则在熟悉自己装备的同时,默默观察着每一位队友的习惯和动作,这是在战场上培养出的本能——了解你的战友,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看着眼前这支快速磨合、专业性极强的四人小队,高正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这已经是他能在短时间内,为这个未知任务拼凑出的最佳阵容了。
“装备检查完毕,明天这个时候,出发前往裂隙入口。”高正阳的声音打破了准备室的忙碌,“最后一天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一下,祝你们好运。”
秦渊将弩弓整理好,军刀插入腿侧的刀鞘,手枪挎在腰间,深吸一口气。法律的死刑已成过去,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生死未卜的“审判”,即将在那幽深的洞口之后展开,从到这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