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章 刺扎屁股 (第1/2页)
周川背上大篮筐,又随手掰倒旁边一刻大拇指粗的茶树,用脚朝着断裂处狠狠踹了几脚,因为茶树韧性强,又用石头砸了几下才彻底断开。
清理掉叶子,留出一米多的长度,把尾巴给折掉,递给夏小青:“我们速度得快一些,你之前速度太慢了。”
夏小青没想到周川说话很冲,做事却这么细心,还想着给自己弄跟棍子:“我……我能走快的!”
毕竟是村里长大的,不同的季节,她会跟大人进山采药、捡菌子、捡栗子,经常在山上走,不至于娇滴滴的。
周川把棍子塞进夏小青手里:“那也拿着!”
说完,周川快步从夏小青身边走过。
这山上他经常来,熟悉的很。
走了二十来分钟,找到几颗还没人摘过的山栗树,夏小青惊呼:“这么多?”
周川目光四处扫过,嘴里随口说道:“都说这边阴,很多人不喜欢来这边。”
“我上树打,你在下面捡。”
说着,周川已经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棵死掉,大概婴儿手臂粗的杉树。
周川上前一脚将杉树给踹断,稍微清理一下,丢在夏小青脚下:“等会递给我。”
不等夏小青说话,周川已经利索的爬上山栗树。
数米高的山栗树对周川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十几秒的功夫,周川已经爬到树顶,目光四下打量。
他来这不是随便选的地方,而是这周围有一颗长了沉香的老树。
本地赶山的人熟识各种野果、药材,沉香虽然也是药材,但野生极少,也没有人收,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
沉香不是特指某一种植物,而是樟科、橄榄科、瑞香科、大戟科植物内部长了树瘤,或是树干受了很严重的伤之后又没有快速愈合生成的。
上一世有人在附近砍了一颗大樟树回去,上面就有一个很大的“树瘤”,这种树瘤在农村很常见,也没人在意,直接当柴火烧了,有人来村里收药材认出是沉香,开出两百一斤。
那家人悔得直拍大腿,把家里所有劈好的木柴翻了个遍,结果只剩下那一块,但依然卖了几百块。
后来村里人都在讨论,有人说那一块沉香不被烧掉,至少有三五百斤,价值十万左右。
周川虽然没看到樟树上的沉香具体有多大,但他知道那一棵树一个人都抱不住地樟树,因为树分段抬回去后还放在院子里堆了几个月,长出的树瘤绝对不会小,不说三五百斤,就算只有五十斤也能卖上万。
现在农民每个月有百八十块钱都算高收入,万元户的含金量依然很高。
四下打量,发现下山的左侧数十米处有几棵大樟树,打算等会去看看。
周川直接从树上滑了下来。
夏小青带着几分警惕,小声询问:“不……不打栗子么?”
周川随口说道:“我去下面看看,你先捡地上的,我等会就回来。”
说着,周川已经朝着左侧山下走去。
夏小青心里虽然疑惑,也不敢多问,蹲下身默默捡栗子。
山路虽然崎岖,但周川从小就生活在这,走起来如履平地。
几十米的距离,两分钟不用就到了。
这棵樟树很大,一个人抱不住,至少也是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龄。
树干一米左右的位置,几乎是九十度折弯,应该是生长过程中遭受过重创,也恰好是这个位置长了很大一节“树瘤”。
树瘤中间有个位置没有树皮,能看到里面褐色的树干。
周川用手扒拉了一下樟树的伤口处,确认就是沉香,哪怕心里早有预期,也忍不住兴奋:“没想到真是这棵树!”
懂行的都知道,沉香可以长得像树瘤,但并不是所有樟树上的树瘤都是沉香。
沉香形成条件极为苛刻,它是树干受伤之后,又没有快速愈合被真菌感染,树木为了自我保护,分泌出油脂包裹真菌感染区,再经过多年氧化聚合才会形成沉香。
越大的沉香自然形成的概率就越小。
周川稍微估摸了一下,这块沉香没有上一世传闻的三五百斤重,但五十斤是保底的,具体还要锯下来才知道。
周川琢磨要不要回家拿工具找人来看,略一犹豫,周川还是决定自己干!
山上有一些临时七八十年代建来守山的小木房子,现在经常有赶山人会把工具放在这些木房子里。
周川分辨了一下方向,记得数百米外就有个这样的小木房子。
周川也懒得找路,直接从杂树丛里钻过去,走了十来分钟,在一处稍微平缓的位置找到了守山的小木屋,木屋被人上了锁。
周川在找了个石头,直接砸开,推门而入。
木屋里有一张用木头搭建的简易床,上面丢了一床陈旧的被子,床头有个铝锅,角落放着锯子和斧子、砍柴刀、钩子。
周川拿起锯子和柴刀就往回赶。
回到樟树处,周川回头看了一眼,夏小青已经爬上树打栗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