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暗访胡坊揭毒计,初探秋宫疑窦生 (第1/2页)
入口通向地下,是一间狭小却设备齐全的暗室!
室内有提炼药材的小型丹炉、各种研磨工具,以及一些散落的、正是配制那混合毒素所需的原料残渣!
墙上还挂着一幅绘制精细的长安水系图,其中流觞曲水园及上游玉龙涧的位置被朱笔特意圈出!
这里,就是王友贞配制毒药的一个秘密据点!
上官拨弦检查着那些工具和残渣,肯定地说道:“他果然在这里待过!”
萧止焰则在暗室一角,发现了一个未完全烧毁的纸篓。
里面有几片未被燃尽的信笺碎片。
他小心地拼凑起来,借助微弱的火折子光芒,辨认着上面的字迹。
信是写给王友贞的,内容残缺,但几个关键短语触目惊心:
信上写着:“……‘惊蛰’虽败,‘谷雨’当立……”
又见:“……‘尊主’遗志,尔当继承……”
还有:“……‘秋水’将至,望早作准备……”
落款处,只有一个模糊的、用特殊墨水绘制的图案——那是一条盘绕的蛇,蛇首昂起,口中衔着一枚铜钱!
“惊蛰”、“谷雨”、“尊主遗志”、“秋水”、蛇衔铜钱!
这些代号与图案,无不指向那个本应随着洛阳王覆灭而消散的“玄蛇”组织!
他们不仅死灰复燃,而且重启制定了新的行动计划“谷雨”!
并又有一个代号“秋水”的关键人物即将登场!
邱侧妃邱依依之后又一个“秋水”!
王友贞,不过是这个庞大网络中的一个执行者!
萧止焰话未说完:“我们必须立刻……”
上官拨弦突然抬手示意噤声。
她敏锐的耳朵捕捉到了极其细微的、从头顶店铺传来的脚步声!
不止一人!
脚步沉稳,显然是高手!
他们被发现了!
或者说,对方一直就知道这个据点的存在,甚至可能这是一个陷阱!
暗室唯一的出口就是他们进来的那个入口!
此刻已被堵住!
上官拨弦目光扫过暗室,急声道:“跟我来!”
她快步走到那丹炉旁,在炉壁某处用力一按!
只听“咔哒”一声轻响,丹炉后方看似严丝合缝的墙壁,竟然悄无声息地滑开了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后面是黑黝黝的、不知通往何处的密道!
这是她刚才检查丹炉时,凭借对机关构造的了解发现的逃生通道!
两人毫不犹豫,迅速闪入密道。
身后的墙壁随即合拢。
几乎就在他们进入密道的瞬间,头顶暗室入口处传来了被暴力破开的声音!
密道内狭窄、潮湿、充满霉味,显然废弃已久。
两人不敢停留,凭借感觉和上官拨弦偶尔弹出的荧光菌液指引,在黑暗中快速前行。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水声和一丝新鲜空气。
他们推开一道伪装成乱石堆的出口。
发现已然身处长安城外,毗邻漕渠的一处荒僻河滩。
回头望去,长安城巨大的轮廓在夜色中沉默矗立。
而那看似平静的城池之下,新的风暴正在“玄蛇”残余势力的操控下,悄然酝酿。
这次“谷雨”计划是什么?
这个“秋水”又是谁?
柳清臣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一切,都等待着他们去揭开。
疫病的阴霾终于在解药的普及时逐渐散去。
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但知晓内情的人都明白,这平静只是表象。
萧止焰加强了对太医署的暗中监控与清洗。
柳清臣在京中的活动也被风闻司严密监视。
但其行事谨慎,除了参加了几场风花雪月的诗会,并未露出任何马脚。
上官拨弦则搬入了萧止焰为她安排的一处清静宅院,毗邻刑部,便于往来。
她继续钻研医术。
同时将此次疫病中毒素的成分、解法详细记录,归档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日,萧止焰下朝归来,眉宇间带着一丝凝重。
他将一份密奏递给上官拨弦:“陛下对太医署之事极为震怒,已下旨彻查。”
他透露关键信息:“另外……陛下提及,宫中一位常年卧病、几乎被遗忘的太妃,封号恰为‘秋’。”
秋水?
秋太妃?
上官拨弦心中一动,看向萧止焰。
两人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了然。
“玄蛇”的触角,果然早已深入了宫廷的每一个角落。
“谷雨”将至,“秋水”欲来。
新的博弈,已然开始。
秋意渐深,长安城的天空时常蒙着一层灰蒙蒙的铅云。
如同此刻笼罩在萧止焰和上官拨弦心头的疑云。
“秋水”二字,如同鬼魅的低语,自那日萧止焰提及宫中那位封号带“秋”的太妃后,便萦绕不散。
秋太妃,据宫中旧档记载,乃是先帝晚年一位并不算得宠的妃嫔。
她出身江南书香门第,性子恬淡。
因体弱多病,常年静居深宫,几乎已被世人遗忘。
她与那搅动风云的“玄蛇”,与那恶毒的“谷雨”计划,能有何关联?
萧止焰放下手中关于秋太妃的寥寥几笔记录,目光沉静。
他说道:“越是看似无关,往往越是关键。”
“风闻司正在暗中调查秋太妃入宫前后的所有细节。”
“尤其是……她与已伏法的洛阳王李元轨,可有任何隐秘的交集。”
上官拨弦坐在窗下,手中捻着一根银针,正在一块素绢上练习一种古老的刺绣针法。
这是她从师姐遗留的笔记中学到的,据说某些隐秘的讯息会以此种方式传递。
她闻言抬起头,眸中清光流转。
她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测:“止焰,你还记得洛阳王临死前的话吗?他说那个被带走的孩子,我们永远别想找到。”
她分析道:“若‘秋水’真是秋太妃,她长年卧病,深居简出,岂不正是藏匿一个孩子的绝佳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