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沉冤得雪止焰归,冷宫秘语惊帝心 (第1/2页)
“快去!”
德妃厉声喝道。
语气不容置疑。
“既然他们不让本宫好过。”
“那就谁都别想好过!”
“本宫要让他们知道。”
“逼急了,本宫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一场更大的风暴。
正在皇宫深处酝酿。
德妃的垂死反扑。
必将石破天惊。
济世堂的密室中。
烛火摇曳。
映照着几张凝重而疲惫的脸。
证据已由风隼通过绝密渠道送走。
如同将一颗火星投入了干涸的草原。
结果未知。
却足以牵动所有人的心神。
上官拨弦坐在窗边。
目光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夜幕。
直抵那座森严的皇城。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泄露了内心的焦灼。
阿箬肩上的伤已被苏玉树妥善处理。
敷上了特效的金疮药。
此刻正昏昏沉沉地睡去。
秦啸沉默地擦拭着他的剑。
眼神锐利如昔。
但紧抿的唇角显示他同样不轻松。
苏玉树则在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备份的证据副本。
以防不测。
时间在死寂中缓慢流淌。
每一息都如同刀割。
夜已深沉。
但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李俨。
却并未安寝。
他身着常服。
坐在御案后。
面色阴沉地看着风隼秘密呈上的那一叠证据。
烛光下。
他眼袋深重。
常年纵情声色留下的痕迹明显。
但此刻。
那双略显浑浊的眼中却闪烁着震惊与滔天的怒火。
赵虎记录上那触目惊心的字句——
“侯爷的命令”。
“突厥那边的货”。
“祭天大典制造混乱”。
钱宦官那代表着内侍省身份的腰牌残件。
还有鬼市搜出的、带有“玄蛇”标记的致命药袋。
这一切。
如同一条条毒蛇。
噬咬着他的理智。
“好……好一个德妃!”
“好一个慕容家!”
“好一个‘玄蛇’!”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危险。
带着压抑到极致的风暴。
他猛地一拍御案。
震得笔架上的御笔乱颤。
“朕待她不薄!”
“慕容家更是世代深受皇恩!”
“他们竟敢……竟敢勾结突厥,图谋不轨!”
“还想在祭天大典上……”
“其心可诛!”
“其罪当灭九族!”
侍立在一旁的老太监总管吓得浑身一颤。
噗通跪地。
大气不敢出。
他伺候皇帝多年。
深知这位主子平日虽看似昏聩。
但一旦触及皇权根本。
其手段将无比酷烈。
皇帝胸膛剧烈起伏。
半晌。
才缓缓坐下。
眼中杀机四溢。
“风隼。”
“臣在。”
阴影中。
风隼的身影显现。
单膝跪地。
“证据确凿?”
“回陛下,人证(周管事、赵小娥可作证)、物证俱全,经多方核实,链条清晰。”
“萧止焰确系被构陷。”
风隼回答得斩钉截铁。
“好!”
皇帝眼中寒光一闪。
“即刻拟旨!”
“第一,密令金吾卫,包围慕容府(德妃母家),所有人等,一律拿下,严加审讯!”
“第二,着令羽林军,封锁蓬莱殿,德妃慕容氏,剥夺封号,打入冷宫!”
“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接近!”
“第三,大理寺诏狱,立刻释放萧止焰,官复原职!”
“不……”
“擢升其为大理寺少卿,专职审理此案!”
“臣,遵旨!”
风隼心中一震。
陛下此举。
可谓雷厉风行。
毫不留情!
慕容家乃关陇大族。
德妃宠冠后宫多年。
陛下说拿下就拿下。
可见其愤怒程度。
“还有。”
皇帝补充道。
语气森冷。
“给朕彻查!”
“宫内宫外。”
“所有与慕容氏、与‘玄蛇’有牵连者。”
“一个不留!”
“朕要看看。”
“这大唐的江山。”
“到底被这些蛀虫啃食成了什么样子!”
“是!”
旨意如同无形的雷霆。
瞬间传遍皇宫和部分核心权力机构。
深夜的长安。
暗流骤然化为惊涛骇浪!
萧止焰正靠墙假寐。
养精蓄锐。
突然。
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不同于往日狱卒的散漫。
牢门被哗啦一声打开。
刺眼的火把光芒照进来。
为首的不是刘瑾。
而是一位身着紫色官袍、面容肃穆的中年官员。
正是大理寺正卿崔琰!
他身后跟着一群神色紧张的狱卒和官员。
“萧大人!委屈你了!”
崔琰快步上前。
语气带着歉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萧止焰缓缓睁开眼。
心中已然明了。
拨弦成功了!
风暴。
终于转向!
“崔大人。”
萧止焰站起身。
虽然囚衣染血。
形容憔悴。
但挺直的脊梁和清澈的目光。
依旧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仪。
“陛下圣旨已下!”
崔琰朗声道。
同时也是说给周围所有人听。
“萧止焰通敌一案,纯属诬陷!”
“真凶乃德妃慕容氏及其党羽!”
“陛下明察秋毫。”
“已下旨将德妃打入冷宫。”
“慕容家满门收监!”
“萧大人即刻官复原职。”
“并擢升大理寺少卿。”
“主持审理此逆案!”
诏狱内一片死寂。
随即爆发出各种复杂的抽气声和低呼声!
那些曾经对萧止焰用刑的狱卒。
此刻面如土色。
抖如筛糠。
萧止焰心中波澜起伏。
但面上依旧平静。
他深吸一口气。
拱手道:“臣,萧止焰,领旨谢恩!”
“定不负陛下重托。”
“查清此案。”
“肃清朝纲!”
枷锁被除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