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拨弦擒萨追兀鹫,止焰查仪破阴谋 (第2/2页)
率先冲向冰窖入口。
打开窖门。
一股比之前温暖些许的气流涌出!
下到石室。
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那尊“寒仪”仍在运转。
但中心那枚幽蓝晶石的光芒变得明灭不定。
旋转速度也明显加快。
发出的齿轮声尖锐而杂乱!
而在“寒仪”基座旁边。
用来引导地下寒气的几根管道接口处。
赫然有被利器撬开过的痕迹。
丝丝缕缕的白色寒雾正在外泄!
地寒供应正在被中断!
“他们在加速‘冰融’过程,强行触发信号!”
萧止焰立刻判断出对方的意图。
“阻止他们!修复管道!”
上官拨弦急道。
同时目光锐利地扫视石室。
寻找可能潜伏的敌人。
影守带人立刻尝试封堵泄漏的管道接口。
但寒气外泄严重,效果甚微。
而“寒仪”的异常运转似乎不可逆转。
球体上的刻度正在疯狂闪烁。
指向一个个难以理解的符号组合!
“来不及了!”
上官拨弦看着那越来越不稳定的“寒仪”。
心知强行阻止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装置爆炸。
她当机立断。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利用它!”
“快!记录下现在所有的刻度变化和频率波动!”
她拿出纸笔。
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飞速记录着“寒仪”上每一个闪烁的符号和球体旋转的异常节奏。
萧止焰也在一旁协助。
尽可能捕捉任何细节。
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
上官拨弦突然发现。
在“寒仪”基座下方。
因为管道泄漏凝结的一小片冰霜上。
有一个用尖锐物刻出的、极其新鲜的箭头符号。
指向石室角落一块看似普通的青石板!
是那个兀鹫留下的?
还是其他“玄蛇”成员?
上官拨弦毫不犹豫。
立刻走到那块青石板前。
敲击、摸索。
果然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松动处。
她用力推开石板。
后面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壁龛。
里面放着一个油布包裹!
打开包裹。
里面不是武器或毒药。
而是一本薄薄的、页面泛黄的手抄本!
封面上没有任何字样。
但翻开第一页。
上官拨弦的呼吸几乎停滞!
上面用清晰的笔迹画着一幅简易地图。
标注着几个关键地点。
其中一个被朱砂重重圈出的,正是——皇宫观星台!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
“北辰之巅,寒露为引,地火焚天!”
而在手抄本的最后一页。
记录着一种极其复杂歹毒的法子。
如何利用特殊频率的声波共振某种埋藏在特定地点的矿物。
从而引发大规模、可控的……地底爆炸!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刺杀或破坏。
这是要利用自然之力。
制造一场堪比天灾的“天罚”。
彻底摧毁皇宫乃至长安中枢!
“寒露”预案的真面目,竟是如此!
几乎同时。
疯狂运转的“寒仪”发出一阵刺耳的尖鸣。
中心晶石光芒爆闪到极致。
然后骤然黯淡下去。
彻底停止了转动。
信号,已经发出!
上官拨弦握着那本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手抄本。
与萧止焰对视一眼。
两人眼中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与凝重。
风暴,真的要来了。
而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阻止这场精心策划的、旨在倾覆王朝的惊天阴谋!
“寒仪”的信号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虽未立时掀起惊涛骇浪,却让整个长安城的地下暗流变得更加汹涌诡谲。
那本揭露“寒露”预案核心——即以声波共振引爆“地火精华”、制造“天罚”——的手抄本,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萧止焰和上官拨弦坐立难安。
事关国本,牵扯宫闱,证据虽惊世骇俗,却仍显单薄。
那手抄本来源不明,虽是“兀鹫”遗留,但谁能保证不是“玄蛇”故意留下的又一重迷雾?
贸然呈报,若被反咬一口诬陷贵妃,后果不堪设想。
更何况,“地火精华”在何处?
共振装置又埋于皇宫何地?
这些关键信息,手抄本上并未明示。
“当务之急,是找到‘地火精华’的埋藏地点,以及确认共振装置的存在。”
萧止焰在书房内踱步,烛光将他紧锁的眉头映照得愈发深刻。
“手抄本提及‘北辰之巅’,观星台是首要怀疑目标。”
“但皇宫大内,守卫森严,尤其是观星台这类重地,没有确凿证据和万全准备,根本无从查起。”
上官拨弦坐在书案前,面前摊开着那本手抄本以及她记录的“寒仪”异常数据。
她纤细的指尖划过地图上被朱砂圈出的“观星台”三字,沉吟道:“‘玄蛇’布局深远,既然选择观星台作为‘北辰之巅’的象征,必然有其道理。”
“观星台不仅是宫中最高建筑之一,更重要的是,其下埋设有测定地动方向的‘候风地动仪’核心部件,与大地脉络相连。”
“若在此处引爆‘地火精华’,引发的震动和破坏将难以想象。”
她抬起眼,看向萧止焰:“我们不能直接闯入观星台,但可以从外围入手。”
“手抄本提到共振需要特殊频率的声波,这声波必然由某个装置产生。”
“这个装置不可能在信号发出后才安置,定然早已潜伏在宫中某处。”
“李瞻之前提到的那个掌管灯烛油火采买的钱宦官,嫌疑很大,他是否有权限接触到类似物品存放的库房?”
“或者,宫中近期有无异常的音律、钟鼓方面的动静?”
萧止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拨弦总是能迅速抓住关键点。
“钱宦官已被暗中监控,但目前尚未发现他直接接触可疑物品。”
“至于音律钟鼓……司天台负责历法和天文,也兼管部分宫廷礼乐,但近期的确无异常奏报。”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不过,还有一条线索。”
“手抄本上提及‘地火精华’乃极阳至烈之物,需以至阴之物调和或封印方能稳定储存。”
“宫中至阴之地……除了冷宫,便是那些深埋地下的冰窖或水源深处。”
“冰窖……水源……”
上官拨弦若有所思。
侯府冰窖下的“寒仪”利用地寒,而皇宫规模远胜侯府,其冰窖体系更为复杂庞大。
“或许,我们该从宫中冰窖或重要水源的巡查记录入手,看看近期有无异常的人员进出或物料搬运。”
就在两人凝神商讨之际,影守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书房外,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大人,上官姑娘,司天台监正吕大人连夜求见,说是有十万火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