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止焰赠药探拨弦,荷池觅扣寻新踪 (第2/2页)
看着跳动的火焰,她心中思绪翻腾。
薄绢上的地图和符号必须尽快破解。
侯府之内,谁能无声无息动用西域冰蛛丝杀人?
谁能指使曹总管迅速掩盖真相?
谁又会对钱嬷嬷可能掌握的、关于师姐或邱侧妃的旧事如此忌惮?
线索似乎散乱,却又隐隐指向那个盘踞在侯府最深处的、代号“秋水”的女人——邱侧妃。
以及,那个始终笼罩在迷雾中、重伤未出的永宁侯。
还有……刚刚“偶然”出现、送上关怀的萧止焰。
她感觉自己正站在一张巨大的网中央,四周蛛丝摇曳,每一条都可能连接着致命的杀机,也可能牵引出真相的脉络。
返回侯府时,路过一处僻静的荷花池。
池水浑浊,残荷凋零。
忽然,她的目光被池边泥地上一个浅浅的印记吸引。
那是一个脚印,略显模糊,但能看出是男子的靴印,尺码不小。
而在这个脚印的旁侧,泥地里似乎半掩着什么东西。
上官拨弦警惕地四下张望,确认无人,才快步上前,用树枝轻轻拨开泥土。
那是一枚被踩陷入泥里的铜扣。
铜扣样式普通,是侯府低级护卫或仆役常用的那种。
但引起上官拨弦注意的,是铜扣边缘沾染的一点极其微小的、暗红色的……碎屑?
她小心翼翼地用银针挑起那点碎屑,放在鼻尖轻嗅。
一股极淡的、混合着硫磺和某种矿物燃烧后的刺鼻气味,隐隐传来。
这气味……
她猛地想起,在之前调查“庖厨异味案”时,那个由曹昆心腹看守、进行秘密焚烧的小院附近,似乎就弥漫过类似的气味!
当时调查被意外打断,线索指向了火药相关物的处理。
这枚铜扣的主人,当时去过那个小院?还是接触过类似的东西?
钱嬷嬷的死、冰蛛丝、奇异香气、玄蛇密图、火药异味、这枚沾染了异常气味的铜扣……
破碎的线索似乎开始有了隐约的联系,却仍隔着一层迷雾。
上官拨弦将铜扣小心收好。
这个发现,或许能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假山后,衣角一闪而逝!
有人!
有人在暗中监视她!
上官拨弦心头一凛,瞬间压下所有情绪,恢复成那副低眉顺眼、谨小慎微的模样,加快脚步,匆匆朝着灵堂方向走去,仿佛只是因为害怕这僻静之地而急于离开。
背后那道视线,如芒在背,直到她走入人多之处,才缓缓消失。
侯府之内,果然步步惊心。
她刚回到灵堂不久,一个小丫鬟怯生生地跑来,递给她一个小小的、揉得有些皱的纸团。
“阿弦姐姐,刚才……刚才有个面生的小厮,塞给我这个,说……说一定要交给你。”
小丫鬟说完,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跑开了。
上官拨弦蹙眉,展开纸团。
上面只有歪歪扭扭、仿佛刻意伪装的两个字:
“慎独。”
慎独?
《礼记•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是在告诫她,即使独处一室,无人看见,也要谨慎自己的行为,因为黑暗之中必有眼睛?
是警告?还是善意的提醒?
送纸团的人是谁?
是刚才假山后那个窥视者?
还是……另有人?
上官拨弦捏着纸团,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这侯门,当真是一张无所不在的巨网,她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暴露在某种视线之下。
而那张网的中心,究竟藏着怎样可怕的真相?
“慎独”。
这两个字像两根冰冷的针,刺入上官拨弦的眼底。
警告的意味不言而喻。
送纸条的人,要么是目睹了她方才在荷花池边的举动,要么是早已留意到她不同寻常的探查行为。
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她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
侯府这潭水,比她预想的还要深不可测,暗处的眼睛,或许远不止一双。
她不动声色地将纸团碾碎,指尖内力微吐,将其化为细不可查的粉末,撒入香炉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越是如此,越需镇定。
慌乱,才是最大的破绽。
她如常做着份内的事,擦拭牌位,更换灯油,动作舒缓,神情恬淡,仿佛只是一个安于命运、胆小怯懦的普通婢女。
但她的感知却已提升到极致,如同绷紧的弓弦,留意着周遭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整个下午,灵堂都异常安静,再无闲杂人等前来。
那种被监视的感觉也消失了,但上官拨弦知道,那只是表象。
毒蛇往往潜伏在最安静的草丛里。
黄昏时分,细雨悄然而至,敲打着灵堂的琉璃瓦,发出沙沙的声响,更添几分凄清。
上官拨弦点亮灵堂的灯笼,昏黄的光晕在雨声中摇曳,将她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她坐在偏室的灯下,取出那片至关重要的薄绢,却没有立刻研究。
而是先拿出了萧止焰给的那个白瓷药瓶。
拔开木塞,倒出一粒褐色的安神丸于掌心。
药丸圆润,散发着淡淡的草药清香。
她仔细分辨着其中的成分:远志、茯苓、酸枣仁、合欢皮……的确是安神定志的经典配方,用料上乘,炮制得法,看不出任何问题。
甚至,其中几味药材的搭配比例,还透着一丝熟悉的精妙感,隐隐与她师门的某些手法相似。
这让她心中的疑虑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深了一层。
萧止焰……他到底从哪里得来的这药?
仅仅是县衙仵作房常备?
恐怕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