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密室斗邪截药人,御赐羹汤现剧毒 (第2/2页)
上官拨弦心中一震,立刻赶去。
只见柳绣娘蜷缩在一个狭小的暗格中,早已气绝身亡。
她面色青黑,显然也是中毒而死。
但她的手中,紧紧攥着一样东西——
那是另一只雀鸟耳坠。
而在她的衣襟内里,用极细的针脚绣着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
“雀鸟归巢,惊蛰乃鸣。影落泾州,秋水为凭。”
“飞鱼号”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带来的震撼与疑云却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柳绣娘的尸体被小心抬出。
她手中紧握的那只雀鸟耳坠,在晨曦微光中闪烁着诡异而凄凉的光泽。
衣襟内那行绣工精巧的谜语小字——“雀鸟归巢,惊蛰乃鸣。影落泾州,秋水为凭。”——更像是一道未解的符咒。
“‘雀鸟归巢’……或许是指这对耳坠最终要送达的人,或者地方?”上官拨弦沉吟道,指尖轻轻拂过那冰冷的金丝雀鸟。
“‘惊蛰乃鸣’……我们已在‘惊蛰’时分(指船上铃声)听到了它的‘鸣响’,并阻止了灾难。”
“而‘影落泾州’……”风隼接口,面色凝重,“‘影’可能指代‘玄蛇’的阴影,他们的目标确实指向泾州,虽未得逞,但其意图已明。”
“只是这‘秋水为凭’……”
他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眉头紧锁。
“‘秋水’……可指代时间,秋季;也可指代地点,如秋水阁、秋水河;甚至可能指代某个人……”
一直沉默思索的萧止焰(伤势稍稳,坚持参与分析)忽然开口,声音因虚弱而低沉,却带着一丝锐利:“永宁侯府有一位早已失宠、常年礼佛的侧室,姓氏恰好为‘邱’,名中虽无‘水’字,但其居所名为‘望秋阁’……”
“而这位邱侧妃,其娘家……与泾州都督府似有些远亲关系。”
邱侧妃?
望秋阁?
秋水?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难道柳绣娘拼死留下的线索,最终指向的是侯府内这位几乎被人遗忘的侧室?
她是“雀鸟”要归的“巢”?
她是“玄蛇”的人?
还是另一个掌握着关键秘密的知情人?
“立刻密查邱侧妃及其望秋阁!”风隼当即下令,“但务必谨慎,绝不能打草惊蛇!”
然而,调查尚未展开,另一件大事冲淡了紧张的局势——永宁侯的寿辰到了。
尽管侯府近期变故丛生,侯爷本人也处于半软禁状态,但基于朝廷体面和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这场寿宴并未取消,只是规模有所缩减,但依旧邀请了部分皇亲国戚、朝中重臣及其家眷。
这既是惯例,也成了各方观察永宁侯府现状、试探朝廷态度的特殊场合。
侯府上下顿时忙碌起来,一扫之前的死寂,却也透着一股诡异的繁华和紧张。
管家仆役穿梭不息,张灯结彩,筹备宴席。
上官拨弦作为“客居”的、身份特殊的“表小姐”,也被安排了任务——协助核对宴席菜单和食材清单,毕竟她“略通药性”,可防止饮食相克之类的问题。
这无疑给了她一个光明正大观察府内动态、接触后厨人员的机会。
她注意到,负责寿宴采办和部分宴席安排的,正是那位存在感不高的邱侧妃!
她似乎因主持中馈的侯夫人“病故”、二夫人、李婉茹“暴毙”,而暂时接管了部分内务。
这位邱侧妃看起来慈眉善目,言语温和,一心扑在寿宴筹备上,对谁都客客气气,看不出任何异常。
但上官拨弦心中的警惕却提到了最高。
柳绣娘的线索、萧止焰的提示,都让这位“秋水”侧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寿宴前日,上官拨弦借核对菜单之机,在后厨附近“偶遇”了正在指挥安置新到食材的邱侧妃。
“有劳苏姑娘费心了,”邱侧妃笑容温婉,“府中近日多事,这场寿宴万万不能再出任何差池,一切饮食安全尤为重要。”
上官拨弦在侯府登记名册上的全名随师兄苏沐辰姓氏,叫苏阿弦,名义上是苏沐辰的表妹。
“侧妃娘娘放心,奴婢定当仔细。”上官拨弦恭敬回应,目光飞快扫过周遭。
一切井井有条,并无异状。
但她敏锐的嗅觉却捕捉到,邱侧妃身上除了一丝淡淡的佛香,似乎还有一种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药气,并非寻常熏香,倒像是长期接触某种药材所致。
是常年礼佛服药?
还是……
她不动声色,告退离开。
寿宴当日,永宁侯府宾客盈门。
虽不及往日鼎盛,但依旧珠光宝气,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永宁侯本人强打精神,坐在主位,接受着各方或真诚或虚伪的祝贺,脸色却难掩憔悴与阴郁。
上官拨弦作为“女眷”,坐在较为靠后的位置,低调地观察着全场。
她看到了几位皇子的代表,看到了与永宁侯府有姻亲或故交的官员,也看到了……萧止焰。
他伤势未愈,脸色苍白,但仍以万年县司法佐吏的身份在场维持秩序,目光与上官拨弦短暂交汇,彼此心照不宣。
宴席过半,气氛正酣。
突然,一名内侍急匆匆端上一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羹汤,高声道:“陛下赐福,御赐‘八珍养荣羹’到——愿侯爷福寿安康!”
御赐羹汤!
这是莫大的荣宠!
众人纷纷起身谢恩。
永宁侯也连忙起身,恭敬地接过羹汤。
然而,就在羹汤被放到永宁侯面前时,负责试毒的小太监依例上前,用银针探入羹中——
片刻之后,当银针拔出时,针尖部分竟然泛起了一种诡异的幽蓝色!
全场瞬间死寂!
银针验毒,变蓝意味着……
“有毒!”小太监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喜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