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姜子牙:开局封神系统 > 第 5 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

第 5 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

第 5 章:寻材制直钩,初闻渭水事 (第1/2页)
  
  晨光刚漫过渭水的河面,姜子牙便已站在昨日选定的青石板旁。他取出储物空间中的直钩鱼竿,指尖抚过木杆表面——经过张铁匠的初步打磨,垂柳木虽已光滑,却仍残留着些许木纹凸起,若长期握持,掌心易生磨损。“既然要以‘直钩’显志,便需让这钓具处处见匠心。”姜子牙心中暗道,决定今日先对鱼竿进行精细修缮,再深入了解渭水周边的情况,为三日后与姬昌的会面做更充分的准备。
  
  他将鱼竿放回储物空间,施展“御风术”朝着村西的柳树林飞去。清晨的柳树林间还弥漫着薄雾,湿润的空气带着柳叶的清香,沾在衣袖上,凝成细小的露珠。昨日砍伐的垂柳旁,几株新抽的嫩芽正从树桩上冒头,透着勃勃生机。姜子牙没有再砍伐新的树枝,而是在树林中仔细搜寻——他需要一些柔韧性极佳的柳条,用于编织鱼竿的握把,既能增加握持的舒适度,又能体现“以柔衬刚”的深意。
  
  “系统,解析附近柳条的材质特性。”姜子牙在意识中呼唤系统。淡蓝色的扫描线随即展开,扫过林间的柳条,最终停留在几株生长在溪水边的柳条上:“目标:三年生垂柳柳条,材质特性:纤维细腻、柔韧性强、耐磨损,经浸泡后可编织成紧密的绳结,适合制作握把衬层。”
  
  姜子牙走上前,小心地剪下几根手指粗细的柳条。这些柳条长约三尺,表皮呈淡绿色,用手指轻轻弯折,能轻松弯成环形而不断裂。他将柳条放入随身携带的陶碗中,倒入从溪水打来的清水,开始浸泡——根据在昆仑山学习的“草木处理”知识,柳条需在清水中浸泡两个时辰,让纤维充分吸水软化,后续编织时才不易断裂。
  
  浸泡柳条的间隙,姜子牙又在树林中寻找打磨工具。他发现一块表面光滑的砂岩,边缘呈弧形,硬度适中,恰好可用于打磨鱼竿。接着,他又找到几株结满果实的皂角树,摘下几颗成熟的皂角——皂角果肉捣烂后可制成天然的清洁剂,能去除木材表面的油脂和杂质,让后续的打磨更加顺畅。
  
  两个时辰后,柳条已充分软化。姜子牙将浸泡好的柳条取出,放在石板上反复揉搓,去除表皮的粗纤维,只留下内部细腻的纤维层。随后,他从储物空间中取出鱼竿,用砂岩蘸着皂角制成的清洁剂,开始细细打磨——他先打磨鱼竿的杆身,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先用砂岩的粗面磨去木纹凸起,再用细面抛光,让木杆表面呈现出温润的光泽。打磨过程中,他刻意在鱼竿的中段留下一圈浅浅的环形纹路,既不影响鱼竿的整体美观,又能在握持时增加摩擦力,不易打滑。
  
  杆身打磨完成后,姜子牙开始编织握把。他将软化的柳条分成细股,以“双螺旋”的方式缠绕在鱼竿的末端——每缠绕一圈,便用指尖轻轻按压,让柳条与木杆紧密贴合,再用细柳条在接口处打结固定。编织好的握把呈深褐色,纹理紧密,握在手中,恰好能贴合掌心的弧度,舒适而稳固。最后,他又在握把的末端钻了一个细小的圆孔,穿上一根用麻绳编织的挂绳,便于携带。
  
  当朝阳升至半空时,鱼竿的修缮终于完成。姜子牙将鱼竿举起,对着阳光仔细端详——打磨后的垂柳木泛着淡淡的金黄光泽,编织的握把与杆身浑然一体,直钩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整根钓具既不失山野的质朴,又透着匠心独运的精致。“如此,方配得上‘钓天下’的志向。”姜子牙满意地点点头,将鱼竿收入储物空间,准备返回村里,向村民打听渭水周边的情况。
  
  返回村里时,恰逢村民们在打谷场集合,准备按照昨日讲解的方法制作改良农具。张铁匠已经按照图纸打造出了第一把改良型锄头,正给围拢的村民演示如何使用——只见他手持锄头,轻轻一锄,便能将土壤深耕三寸,比普通锄头省力不少。村民们看得啧啧称奇,纷纷拿着自家的旧农具,围着张铁匠请教改造方法。
  
  “姜先生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大家纷纷回过头,热情地与姜子牙打招呼。李老三拿着一把刚做好的除草耙,快步走到姜子牙面前,兴奋地说道:“先生您看,这除草耙果然好用!刚才我在田里试了试,一下就能把杂草连根拔起,比用手快多了!”
  
  姜子牙接过除草耙,仔细查看——耙齿的间距均匀,倾斜角度恰到好处,木柄的长度也符合之前的设计。“做得很好,只是耙齿的末端还需再打磨得锋利些,这样除草时会更省力。”姜子牙一边说,一边用砂岩轻轻打磨耙齿的末端,“另外,木柄与耙齿的连接处,最好用铜钉加固,避免长期使用后松动。”
  
  张铁匠闻言,连忙说道:“先生提醒得是,我这就去准备铜钉。”说着,便提着锄头返回铁匠铺。
  
  姜子牙看着忙碌的村民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走到村长赵老汉身边,笑着说道:“赵村长,今日想向您请教些事——不知这渭水周边除了咱们磻溪村,还有哪些村落或势力?近来可有什么特别的传闻?”
  
  赵老汉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先生不问,我也正想跟您说说这事。这渭水全长数百里,沿岸除了咱们磻溪村,还有十几个村落,大多以农耕和捕鱼为生。不过近年来,渭水下游的情况可不太安宁。”
  
  “哦?此话怎讲?”姜子牙心中一动,连忙追问。
  
  赵老汉压低声音,说道:“下游三十里处有个黑风寨,寨子里聚集了一群山贼,为首的叫黑熊,据说力大无穷,还会些粗浅的拳脚功夫。这些山贼经常在官道上劫掠过往的商队,有时甚至会闯进村里抢夺粮食。上个月,下游的李家村就被他们抢了一次,好几户人家的粮食被抢光,还有两个壮丁被打伤了。”
  
  姜子牙眉头微皱——黑风寨的存在,不仅威胁着沿岸村民的安全,也可能影响他三日后与姬昌的会面。若是姬昌的车队在往返途中遭遇山贼,后果不堪设想。他继续问道:“那官府不管吗?”
  
  赵老汉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官府?如今商纣无道,官员们只顾着搜刮民脂民膏,哪会管百姓的死活。咱们向西禀报西岐的官府,他们说黑风寨势力太大,需要调动大军才能剿灭,可这大军迟迟不见踪影。向东禀报朝歌的官府,更是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
  
  “那西伯侯姬昌知道此事吗?”姜子牙又问。
  
  “西伯侯倒是知道,前阵子还派了几名士兵来探查情况,可黑风寨的山贼十分狡猾,士兵一来,他们就躲进深山里,士兵一走,又出来作恶。”赵老汉说道,“不过西伯侯仁厚,上个月还派人给李家村送了些粮食和药材,帮他们渡过难关。”
  
  姜子牙心中暗暗点头——姬昌的做法既体现了他的仁厚,也暴露了西岐目前的困境:虽有安抚百姓之心,却缺乏彻底解决问题的实力。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辅佐姬昌的决心——只有早日积蓄力量,推翻商纣,才能让天下百姓真正过上安稳的日子。
  
  “除了黑风寨,渭水周边还有其他势力吗?”姜子牙继续追问。
  
  赵老汉想了想,说道:“渭水上游有一座玉泉山,山上有个玉虚宫,宫里住着一位道长,叫云中子。这位道长据说道行高深,能呼风唤雨,经常下山帮助百姓,咱们村里之前闹蝗灾,就是云中子道长施法解决的。不过玉虚宫向来与世无争,道长也很少过问世间的纷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