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道蕴初识 (第2/2页)
“清静无为”,是否就如同他打坐时追求的“心神空明,杂念不生”?
“降伏其心”,是否就如同他需要克制急于求成的念头,遵循内息自然运行的规律?
那“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的《阴符经》,更是让他联想到内力运转中,不同经脉属性的相辅相成,以及拳法中刚柔、动静的转换。
这些理解或许浅薄,甚至可能存在偏差,但一种全新的视角,正在他面前缓缓打开。他不再仅仅将内功心法视为一套行气路线,而是开始思考其背后“道”的体现。
数日后的传功阁例行指点的日子。赵执事在考教完陈实的内功进展后,古板的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讶异。
“嗯,气息较之前更为凝练,运转也少了许多滞涩。看来大比观摩,于你并非虚观。”赵执事难得地多说了几句,“《全真大道歌》第二层‘通络’,旨在打通十二正经,使内息如溪流汇川,循环往复。你可知,为何心法要强调‘意随气走,勿忘勿助’?”
陈实思索片刻,结合近日读经的体会,谨慎答道:“回执事,弟子浅见。内息如同天地间自然流动之气,有其自身规律。‘意随气走’是顺应其势,如同‘道法自然’;‘勿忘’是保持灵台清明,知其所踪;‘勿助’则是戒除躁进,不强求,不拔苗,方能不伤经脉,稳固根基。”
赵执事闻言,目光在陈实脸上停留了片刻,缓缓点头:“能以经义解心法,虽见解尚浅,路子却是不错。看来王师弟给你开了小灶。”他语气依旧严肃,但眼神中却多了一分认可,“记住此心,继续打磨。根基越厚,日后方能承载越多。”
走出传功阁,陈实心中一片澄明。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的枝桠洒下,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感觉到,一条更为深邃、也更贴近这个世界本质的修行之路,正在他脚下缓缓延伸。
医药,武道,道法。
这三者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碎片,而是开始隐隐交织,构成了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探索前路的完整图景。下山巡诊的期待,也因这份内在的充实,而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沉静的准备。
他知道,腊月过后,便是新春。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于潜流暗涌的华山,新的一年,都意味着新的变化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