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章 雪夜守岁,真情暖化坚冰 (第2/2页)
林晓梅今天穿着一件半新的红格子罩衣,衬得脸蛋白里透红,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露出光洁的额头,看到李长青,眼睛微微一亮,轻声说
“李同志,你来了。”
“林知青,张知青,过年好。”
李长青把留给女知青的那份也递了过去
“带了一点山货,你们晚上添个菜。”
“谢谢你,李同志。”
林晓梅接过纸包,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李长青的手背,冰凉冰凉的,她脸一红,迅速低下头
“我们……也没什么好回礼的……”
“就别客气了。”
李长青看着她冻得发红的手指,想起那瓶獾子油,语气不由放软了些
“林知青,那獾子油记得抹手,东北的冬天干冷得很,皮肤容易开裂。”
“嗯嗯,抹了的。”
林晓梅抬起头,嘴角弯起浅浅的弧度。
“很滋润,感觉好多了。那本《赤脚医生手册》里说獾油甘、平、无毒,主风痹、滑肌肤,看来是真的。”
李长青有点惊讶于她的用心,笑道
“你记得可真清楚,咱们山里的好多东西都是宝,不过就看会不会用了。”
两人站在雪地里,自然而然的聊了起来,气氛十分融洽。
看得张丽在一旁抿嘴偷偷笑了笑。
他发现和林晓梅说话很舒服,她聪明又宁静,就像山涧里清冽的泉水带着一丝微甜。
李长青从知青点送完年礼回到家,天已经开始擦黑了,快走到自家院门口,就碰见了前院邻居田大娘。
田大娘挎着个盖着蓝布的小篮子,正要出门。
“长青回来啦?”
田大娘笑着招呼,掀开篮子布一角,露出几个红皮鸡蛋。
“我去你三叔家送点鸡蛋,你家今年年货备得可真足,刚闻着点肉香味儿了!你妈就送了一碗狍子骨头汤过来,说是熬多了,这大过年的,谢谢了……”
田大娘压低了声音,凑近些说
“你那个大嫂啊,前两天还跟我念叨分家的事,觉得吃亏了。要我说,长青你现在是真有出息了,带着大伙儿干实事,别跟她一般见识。”
李长青憨厚的笑了笑
“谢谢大娘,没啥,都是一家人。您慢点走,小心路滑。”
回到家院子里,大哥李建军正踩着凳子贴春联,大嫂刘彩凤在灶房和堂屋之间穿梭,虽然还是不怎么说话,但脸色比前几日缓和了不少,年夜饭的香气也浓郁得让人直流口水。
今年的年夜饭,是李家多年来最丰盛的一顿
一大盆油汪汪的狍子肉炖萝卜粉条,一盘子金黄的炒鸡蛋,一盆白菜豆腐汤,还有主食管够的白面馍馍和一大盖帘等待下锅的猪肉白菜馅饺子!
吃饭时,气氛还是有些微妙的沉默。
李长青主动给父母夹了菜,又给大哥大嫂碗里各夹了一个肉最多的饺子
“哥,嫂,过年了,多吃点。”
李建军闷头嗯了一声,刘彩凤愣了一下,表情复杂地看了李长青一眼,低声道
“你也吃。”
父亲李守山抿了一口廉价的地瓜烧酒,脸上泛出红光,看着小儿子,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欣慰
“长青啊,过了年你就十八了,大人了。家里……今年多亏了你啊。”
“爸,说这些干啥,都是一家人。”
李长青举起酒杯
“爸,妈,哥,嫂,过年好!愿咱家来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
几个粗瓷酒杯碰在一起,虽然哥嫂还是有些别扭,但这一声过年好,这一桌实实在在的饭菜,像暖流一样,悄悄融化着分家后的冰霜。
守岁的时候,一家人围着烧得通红的炭盆,吃着松子糖果,听着窗外越来越密的鞭炮声,王桂芬甚至开始絮叨开春要托人给李长青说媳妇的事,引得李长青哭笑不得,心里却暖洋洋的。
父亲李守山抿了口地瓜烧,问道
“长青,过了年,开春有啥具体打算没?总不能老是靠运气进山吧。”
李长青正色道
“爸,我跟山叔初步议了议。等雪化了,先不往深里走,就把村后头黑瞎子沟、东大坡这几片阳坡摸清楚。啥时候出啥菜,哪片林子蘑菇厚,都记下来。山叔说,这叫靠山吃山,更要懂山。”
王桂芬接话。
“是这个理儿!瞎跑可不行。”
连闷头嗑瓜子的李建军也抬起头听了几句。
想要彻底化解矛盾还需要时间,但这个除夕夜,却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