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1/2页)
“出了事,谁负责?”
苏建国主任这轻飘飘的一问,让李家院子瞬间静得能听见落雪的声音。
王有德擦汗的手僵在半空,赵大山的烟袋锅也停在了嘴边。
李长青心里那根弦绷到了极致。
他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与诚恳
“苏主任,这个责任我们确实担不起......”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
“可咱们小河村的情况您也清楚。去年冬天冻死三头牲口,开春又闹饥荒,要不是公社拨了救济粮,早就饿死人了。而今年这雪下得邪乎,等到开春化冻的时候肯定晚了,当时地里的活起码得晚半个月。”
王有德连忙接话,声音带着真实的焦虑
“是啊苏主任,社员们现在一天两顿稀粥都难保证,娃娃们又饿得直哭。”
李长青趁热打铁,目光坚定的说
“所以我们才想着,趁现在雪还没完全封死山路,给集体找条活路出来啊。”
他指着屋檐下挂着的干蘑菇和那块狍子肉
“这些山货,品相好的我们都留着交供销社了。我们只挑些残次品充饥,剩下的肉......”
他顿了顿说
“按老辈人跑山的规矩,出力的能留三成辛苦肉。”
我的乖乖,这可是一道送命题啊!李长青心里暗想,这要是回答不好,之前的努力全得打水漂了。
苏建国的目光扫过那些山货,脸色稍缓
“三成?倒是合老规矩。可你们往老林子里钻......"
"苏主任放心!”
赵大山突然开口,声音洪亮如钟
“我赵大山在长白山跑了一辈子,哪道沟有狼群,哪片坡有黑瞎子,心里门清!每次进山都踩着我年轻时走过的猎道,绝不敢往深里闯。”
他掏出烟袋锅,不紧不慢地点上,烟雾在寒冷的空气中缭绕
“再说,现在公社不是提倡发展副业,增产增收吗?咱们这也算响应号召了吧?”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苏建国沉吟片刻,终于点头
“既然老赵你把关,我就放心了。不过安全第一,千万别逞强。”
他转身对王有德交代
“老王啊,这事你得多上心。每次进山前要报备,回来要验收。既要调动社员积极性,更要确保安全。”
“一定一定!”
王有德连连保证。
直到送走苏建国,众人才长舒一口气。
王有德抹着汗用力拍李长青的肩膀
”长青啊!你小子可真行!刚才那番话,说得在理!“
李长青谦虚的笑了笑
“这不都是跟支书您学的嘛。”
望着公社苏主任和王支书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小路尽头,李长青长长舒了口气。这才发现后脊梁早已被冷汗浸透,寒风吹过,激起一阵凉意。
“总算是有惊无险...”
母亲王桂芬拍着胸口,声音还带着颤
“哎呦喂,可算走了!刚才苏主任那眼神,跟探照灯似的,我这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父亲李守山拄着拐棍从屋里挪出来,眉头紧锁
“长青,这事...真算过去了?不会秋后算账吧?”
“爸,暂时过去了。”
李长青搀住父亲胳膊
“苏主任点了头,就是默许了咱们赶山小队,不过往后做事得更讲究章程,每次进出都得跟支书报备好才行。“
赵大山磕了磕烟袋锅,声音沉稳
“放心吧守山,苏主任是个明白人,咱们手续清楚,他挑不出理儿。”
说着看向李长青,眼中带着赞许
”长青娃子今天应对得妥帖,有几分大将风度。“
这时偏屋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
大嫂刘彩凤探出半个身子,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
“都...都走啦?没事了吧?”
她身后,大哥李建军一脸局促,搓着手不敢看人。
李长青将兄嫂的反应尽收眼底,平淡道
“嗯,没事了。大哥大嫂回屋歇着吧。”
刘彩凤讪讪地缩回头,关上了门。
院子里重新安静下来,但分家后的隔阂感,如同院墙上凝结的冰霜,清晰可见。
今天是小年,赵大山待了一会儿也回去了。
往年这个时候,李家该是愁云惨淡,算计着那点粮食怎么熬过年关。
但今年可就不同了,虽然经历了分家风波,赶山小队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
王桂芬看着碗柜里那几瓶黄澄澄的獾子油,脸上露出踏实笑容
“今儿过小年,得祭灶!晚上咱包饺子,用咱分的那份狍子肉做馅!”
李守山也点头附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