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陛下的看重(求追读,助力三江) (第2/2页)
温体仁接过话头,解释道:
“王尚书,科举仅为名目。”
“陛下圣心,想必在于防范分配之权,为任何一派垄断。”
“无论东林浊流,在朝勋贵,宫内中官,还是我等同仁——若存独据之心,便是悖逆圣意。”
张凤翔抚须沉思,缓缓点头:
“此言甚是。陛下乃九五之尊,深谙制衡之术,更兼手握仙法,洞察人心。”
“分配之法,必须相对公开,且由陛下最终裁断。”
王永光追问:
“即便如此,为何一定要用科举?”
温体仁微微一笑,条分缕析:
“科举乃现成之制,运转多年,章程完备,覆盖天下……”
另外,天下士子,苦读圣贤书,所求不过功名。
若能将仙缘与科考功名挂钩,足以安抚士林,稳定人心,使天下英才皆感念陛下恩德,踊跃投身仙朝大业。
“此乃‘千金买骨’之效。”
他顿了顿:
“最重要的一点……现任礼部尚书,是我们的人。”
众人齐刷刷看向周延儒。
这位礼部尚书依旧沉浸在“帝眷优渥”的幸福中,轻轻颔首:
“诸位只管放心谏言。此事若成,具体章程细则,自有礼部依旨拟定。本官必当秉承圣意,妥善安排。”
王永光看周延儒那副样子,知道再讨论下去也无益。
他重新坐回座位,夹了一筷子烧鹅,闷声道:
“争来争去,还得看种窍丸数量。”
——若是陛下手中只剩几百枚,就算纳入科举,恐怕也只能象征性地拿出几枚,赏赐给殿试三鼎甲。
“杯水车薪,意义不大。”
张凤翔点头附和:
“其数丰,则诸般方略有转圜之余地;若其数寡,无论何策,必致纷争并起。”
王永光嚼着烧鹅,又想起一事,皱眉道:
“只是……东林党那边,今日似乎过于安静了?”
高起潜嗤笑一声,用帕子擦了擦油嘴:
“王大人,您还没看明白吗?五项国策一出,韩爌、钱龙锡那几个老家伙,怕是魂都吓飞了一半!还敢有异动?夹起尾巴做人都来不及呢!”
王永光语带遗憾:
“那便可惜了。”
今日,他们本打算在内阁议事上大展身手,拉下几个东林官员的。
温体仁笑道:
“来日方长。机会,总会有的。”
众人不再多言,默默用完这顿匆忙的“工作餐”。
待时辰将尽,起身整理衣冠,返回文华殿。
高起潜作为地主,最后一个离开。
只是他刚走到偏殿门口,眼角余光便瞥见——
宫苑小道的拐角处,一个穿着低品级宦官服饰的身影,在撞见迎面来者后,连忙鬼祟地藏到宫墙背面。
高起潜远远认出那人身份,尖声道:
“田录,好端端地,你躲着几位大人作甚?”
徒子徒孙们迅速跑去,将这名躲藏的宦官抓到近前。
高起潜再一看,声音陡然拔高:
“唷,还偷了出宫的腰牌?你这是要去给谁递消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