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百姓以后算什么? (第2/2页)
“民为邦本”、“爱民如子”的儒家古训,在陛下心中,可还存有一席之地?
卢象升默默无言,只是更紧地搀扶住老人的手臂,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雪中前进。
过去这二十来天,他也隐约感到仙法传世必将撼动现有朝纲官制,今日之会多半要商议改革。
此刻,卢象升悚然惊觉——
仙法带来的,远不止六部诸司、地方衙署层面的震荡。
对纲常伦理与人伦大防的冲击,才是最为可怖之处!
——那些已服食种窍丸、踏上修行路的官员,当他们拥有了凡人难以企及的力量与寿元后,还会将无力反抗的寻常百姓,视作值得爱护的子民吗?
思虑间,开始有车越过他们,向皇宫方向行去。
只见当先一辆装饰朴雅却难掩贵气的马车,拉车的乃是两匹神骏的高头大马,毛皮厚密,显是耐寒的名贵品种。
马身还披着厚实的锦缎保暖,车前更有两名健仆,不断将大把粗盐撒在冰冻的路面上防滑。
卢象升认得,这是礼部右侍郎温体仁的车驾。
马车驶过,留下两道混合盐粒的车辙。
等候多时的百姓,急不可耐地冲上前。
他们不顾冰冷,用手以及简陋的木片,争先恐后地刮取沾染泥雪的盐粒,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
于温府不过是确保车驾平稳的消耗品。
于贫民,却是生存必须的重要财产。
此情此景,令卢象升双拳骤然握紧,低声吟出梅尧臣的《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描绘的正是这般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人间辛酸!
卢象升心中,一股郁愤之气勃然升腾:
仙朝未来若继续由视民如草芥、只顾自身安逸的官员治理,他们……真的会把百姓当人看吗?
义愤难平之际,又一辆马车缓缓驶近,并在他们身侧减速停下。
帘栊掀开,露出英国公张维贤的面孔。
“雪深路滑,行走不易。”
张维贤声音平和:
“孙大人、卢知府若不嫌弃,可愿与老夫共乘一程?”
卢象升与这位勋贵之首素无深交,本能地便想婉拒。
然他侧目一看,孙承宗气息已显急促。
卢象升年轻力壮,走远路尚不觉如何,可孙先生年事已高,又经方才一番心神激荡,再走下去恐难支撑。
他略一迟疑,拱手道:
“如此,便叨扰国公了。”
二人登上宽敞的马车。
车内暖意融融,与车外恍若两个世界。
张维贤之子张之极也在车内,向二人见礼。
卢象升不免有些担忧,对方与他攀谈内阁议事的敏感话题。
孙承宗却甫一坐定,主动开口与张维贤谈笑风生。
从京中雪景说到往年旧事,从养生之道聊到书画鉴赏,竟是丝毫未提及即将举行的议事,也无一字涉及朝局。
英国公张维贤心照不宣,全程只陪孙承宗闲话。
一旁静听的卢象升,不免对先生的圆融与智慧更是敬佩。
待马车抵达宫门。
四人相互谦让,气氛颇为融洽地继续同行。
然而,他们刚踏入宫门不远,走在前面的张之极忽然发出声惊呼。
卢象升与孙承宗几乎同时抬头,循所指方向望去——
“那……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