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莫非是计划的一部分? (第1/2页)
皇宫,御书房。
气氛比上一次召见时更加凝滞。
武明空没有坐在书案后,而是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明黄色的常服在透过窗棂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刺眼。
李平安步入殿内,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躬身行礼:
“草民李平安,参见陛下。”
武明空没有立刻让他平身,也没有转身,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沉重而疲惫的语调:
“平身吧。李老先生,你可知,朕为何再次召见于你?”
“草民不知。”
李平安直起身,垂首而立。
武明空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痛心”与“无奈”的神情,目光落在李平安身上,仿佛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语气带着长者的“谆谆教诲”:
“李老先生,你是太祖、太宗两朝旧臣,深受国恩,理应为国分忧,体恤君父之难。”
她走到御座前,并未坐下,而是扶着椅背,声音愈发“恳切”:
“如今匈奴势大,边关不宁,朕殚精竭虑,所为者何?”
“不过是想让这天下百姓,少受些战乱之苦,让我大虞子民,能安居乐业!此番和亲,若能以一人之牺牲,换得边关数年太平,使万千将士免于沙场捐躯,使无数家庭免于破碎流离,此乃大善!是大仁!是大德!”
她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平安,语气加重,带上了几分莫名的意味:
“你身为功臣,更应深明大义,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百姓为念!岂能因一己私情,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若因你之固执,致使和谈破裂,烽烟再起,届时生灵涂炭,这千古罪责,你李平安,可能承担得起?!”
“你可对得起太祖、太宗皇帝当年对你的信任与看重?!”
字字句句,冠冕堂皇,将一顶“不顾大局”、“罔顾君恩”、“陷民于水火”的大帽子,狠狠扣了下来。
听着女帝口中的话语,李平安甚至感觉自己今日若不答应下来,便会成为愧对整个大虞的十恶不赦的罪人。
不过,即使如此,李平安的脸上没有任何被“大义”感动的神色,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直到女帝说完,御书房内陷入一片压抑的寂静,李平安这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女帝那看似“痛心疾首”实则隐含逼迫的眼神。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冷静,如同冰泉流淌,瞬间击碎了那层虚伪的温情:
“陛下。”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斟酌词语,然后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草民与太祖、太宗两位陛下的恩情,自当年离开朝堂之日起,便已两清。”
“草民不欠武氏,更不欠这大虞朝廷什么。”
武明空脸色猛地一沉:
凡是生活在这武氏天下的人,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官员富商,谁不是受武家恩惠?
李平安口口声声说着不欠什么?
这与谋逆有何区别!
若非还要继续‘说服’李平安,武明空此时都要发出怒斥。
不过,此时此刻,她还是将自己的情绪努力的控制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