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么狗屁的世家子弟,不过路边一条! (第2/2页)
“这位沈学士显然早有准备。”周宽道。
桓彦范虎目精光闪烁,道:“年轻气盛啊,此举无疑彻底得罪了崔卢二族,要不死不休了!”
“要么不得罪,要么得罪死,此举虽与崔卢两族势成水火,但却未必不能得了贵人青眼。”邝师立目光闪烁,低声道。
身为卫府郎将这等中下级军官,又是年轻人,对沈羡这等杀伐果决的作风倒是十分推崇。
桓彦范笑了笑,道:“如此倒也是。”
而崔卢两族经此一事,势必声望下跌,斯文扫地。
崔玫此刻凝眸看向那少年,目中也有几许冷意。
郑涯眉头紧皱,不满道:“这位沈学士器量竟如此狭小?为何不能宽宏一些,得饶人处且饶人?”
按说这种情况,不应该化干戈为玉帛吗?
郑念惜眸光落在那少年脸上,幽幽道:“此人出身小门小户,行事没有点到为止的分寸。”
而周良和来敬看到这一幕,对视一眼,同样从对方眼中看出震惊。
不管事先如何说将崔卢二族子弟挂在旗杆上,并悬挂国贼崔卢的横幅,但直到真真切切的发生,心头的震撼无以言表。
两人都为寒门子弟,对世家大族既仇视,又艳羡。
神都又有多少人对世家阀阅的崔卢二族充满敬畏呢?
而沈羡此举可以说将崔卢两族高门,扔到泥浆里泡着。
剥离了高门阀阅的神秘性,打破了两族的显贵金身!
赵王杨攸行见得这一幕,目光怔怔,心头也有感慨,语气中难掩复杂:“此事一出,只怕神都百姓对世家阀阅、清望公卿的崔卢二族嗤之以鼻了。”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此子手段激烈,只怕过刚易折。”法明语气幽幽道。
神都城中不止一个崔卢二族,还有其他大族,难道不会对这沈羡有看法?
赵王杨攸行语气莫名道:“就怕娘娘对这沈羡愈发信重。”
自家姑母对崔卢二族的厌恶,他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重用周来二人,打击世家高门。
此事,他自是举双手赞成,因为崔卢等高门阀阅也看不起他们杨家。
如此,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韩国夫人巧笑嫣然道:“今日倒是看了一出好戏,倒是没白来。”
郑国夫人点了点头,柔声道:“是啊,不过这挂在旗杆上,风吹雨淋,真不怕出事儿?”
“崔卢二人都是武者,甚至还修有仙道,只是挂七天,倒也死不了。”韩国夫人轻笑了下,语气戏谑道:“只是,颜面尽失,生不如死。”
此刻,抬眸看向那旗杆上的两人,只见卢子凌已经紧紧闭上眼眸,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崔佑同样面色惨白,眸光垂下。
魏国夫人杨思敏同样看向那少年,吊梢眉挑起,目中已然满是欣赏之色。
而兰溪沈氏一族的芦篷中,沈临苍老面容上满是激动之色,但老头历经宦海沉浮,养气工夫不俗。
“慕之,这是全胜了。”沈临长舒了一口气,喃喃道。
先前卢子凌大败之后,沈临原本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待到崔佑施展出剑意,周围百姓齐声议论,沈临再次担忧不胜。
直到如今,尘埃落定。
沈政忧心忡忡道:“父亲大人,慕之和崔卢两族对上了。”
沈临摆了摆手,道:“从朝堂上指斥二族为国贼之时就已经对上了,无需担忧,开国之后,朝堂上的风风雨雨何其之多,崔卢二族为世家阀阅,也不是生来就有的。”
无非是几百年下来,不断有出类拔萃的子弟涌现,进入朝堂为官,这才逐渐积累下如今声望。
兰溪沈氏未必不能取而代之!
沈虔倒没有想这么多,而是在一旁欣然道:“羡侄子,早就成竹在胸,这横幅都是准备好的。”
远处在椅子上坐着的沈斋,此刻,面色震惊,目光滞滞看向那少年,心神有些难以置信。
连崔氏族人也败了?
这……崔卢二族悉败,难道就没有一人能够制他?
看向那光芒万丈,人前显圣的大侄子,沈斋心头生出一股难以言说的嫉妒。
长公主美眸含笑地看向沈羡,道:“沈学士,此战胜负已分,你还有何话要和崔卢二族说?”
沈羡朗声道:“崔卢二族,名过其实!但也暴露出当今武道,重境界而不重武技,麒麟榜的排名机制还需重新调整,配合天后娘娘广开武举,争取打造出更有公信力的榜单!”
其实,他也知道缘由。
因为麒麟榜不像仙榜那样得天机感应,需要消耗庞大的人力去搜集天下武者的信息,故而很容易在神都成为圈地自萌的小榜单,进而沦为世家子弟扬名的工具。
长公主清声道:“沈学士高屋建瓴,直指要害,想来由沈学士提调麒麟阁,将一改往日之颓风!”
下方的一众看客闻言,也都暗暗点头。
这位沈学士当真是治世之才,比武当中都不忘公事。
“听说,沈学士在《治安策》中就建议开武举,这麒麟榜的改动,只怕也是在其绸缪中了。”
这时,一个关注朝廷动向的武者开口道。
“怪不得!我听说麒麟榜武者可以凭妖功优惠观阅麒麟阁中功法。”
“此举当真是为天下武者大开入仕之门。”
“学会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我等武者,身在公门好修行,起码资粮不缺,听说沈学士先前不是后天境?”
“这么一说,先前是有这等传闻,难道……得了朝廷的资粮?”
一时间,神都百姓热火朝天的议论,而武者更是心头火热。
背靠皇室,只要自己勤练武技,想来也能如沈学士一样吊打崔卢二族这样的高门阀阅!
可以说沈羡的声望,自今日起,传播开来,随着时间过去,神都将无人不识!
而如桓彦范等一些朝堂武将,对视一眼,也都从中感受到一位朝廷干臣雷厉风行的风格。
周宽感慨道:“这位沈学士当真是文武全才,将来只怕能位列台阁,参知政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人比人,气死人,沈学士和他家里不成器的小子同样年龄,但惊才绝艳。
“我大景朝向来有出将入相的惯例,沈学士深谙武道,只怕将来还要领兵出征,拥旄持节。”桓彦范性情豪爽,开玩笑道:“说不得,还能成为你我的上级。”
邝师立笑道:“桓将军,那都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了。”
毕竟,年龄摆在那里。
几人说笑着,倒也不以为意。
而就在这时,一道尖细嗓音响彻全场:“天后娘娘驾到!”
原本喧闹的看台四周,倏然安静下来,循声而望,但见浩浩荡荡的宫廷仪仗从皇城而来。
其实,天后和国师慕容玥二人在皇城城门楼上看了有一阵,直到彻底定下胜局。
天后和慕容玥才下得城门楼,登上千牛卫和宫娥、内监扈从的凤辇,在北衙禁军的警卫下,来到近前。
人群散开一条路,而后北衙禁军的左右羽林军,持刀开道,列于两侧,警戒左右。
长公主和朱雀司都指挥使,以及崔尚纷纷从高台上下来,来到凤辇近前,行礼道:“臣等(儿臣),见过天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沈羡同样下得高台,来到近前,向那凤辇上的天后行礼。
而四方百姓和武者同样见礼。
一时间,千岁之声,声震天穹。
此刻,天后一袭华美宫裳,头戴璎珞攒珠金翅凤冠,落座在凤辇上,同辇而乘的乃是身穿青色道袍的国师慕容玥。
女冠衣衫简素,但风姿清绝,香肌玉肤,神态高妙犹似神仙中人。
凤辇左侧是手持拂尘,面皮白净,细眉狭目的内侍令高延福,右侧则是身穿女官服饰,玉容端丽的顾南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