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沈羡小儿,实是当杀!(九千字更新,求月票!) (第2/2页)
崔佑压下心底涌起的一股嫉恨,问道:“祖父大人,不知天后为何要授那沈羡以朱雀使之职?”
可以说,自己梦寐以求之物,却被旁人唾手可得,滋味并不好受。
“天后命其提调麒麟阁,说什么筹建斩妖、靖祟二司。”崔衍放下茶盅,不屑道:“一个只会逞口舌之利的黄口小儿,能有什么能为?”
崔昂吩咐一个下人几句,面色一肃,拱手道:“父亲大人,我已经让人去调查沈羡其人来历。”
“麒麟阁?”卢子凌闻听此三字,喃喃说了一句,其人眼窝深陷,略有几许阴鸷之气的眸子中现出回忆。
卢子凌为麒麟榜丙等第十一名,沈羡先前吩咐麒麟阁筹办麒麟日报以及诸般对甲乙丙三榜上榜人员的惠及措施,自也通知到了卢子凌。
郑涯如墨笔勾勒的两道粗眉微微一皱,问道:“二哥不是现为麒麟榜丙等第一?”
迎着众人疑惑目光,卢子凌解释道:“今日我说怎么在国子监读书时,听到麒麟阁的小吏在监中聘请监生前往麒麟阁办报,说是可以发放润笔费,监中那些家境清寒的寒门子弟,都踊跃报名。”
崔佑俊朗面容满是恍然:“那就对得上了,如今天下妖魔作乱,天后娘娘定是病急乱投医,让这位沈学士聚天下武者斩妖除魔!”
说到最后,语气中满是轻蔑。
“佑儿说的不错,那沈羡小儿给天后上了一疏,名为《治安策》,就是想用天下武者镇妖魔。”崔衍肯定道。
崔佑问道:“祖父大人,不知这沈羡什么修为?”
此言一出,崔家众人都关切起来。
如果修为高深,那就棘手了。
崔衍摇了摇头,道:“这个老朽看不出来,或许武道修为不高吧。”
大景开国之初,还处于道门和皇室的博弈阶段,诸道门典制和朝廷的道官制还未彻底形成。
生于贞元年间的崔衍,早年以家传经学入仕,一心走仕途,对道经的研究浮于表面,故而无缘仙道。
事实上,国朝勋贵世家的二代、三代才在仙道上浸淫钻研,至三代修炼才多一些。
仙道看个人道悟和灵性,而世俗杂务恰恰分人心神,况人生百年,时间精力有限,想要修有所成,难免还是要放弃世俗官位。
故而世家门阀的二代当中,也不是每一个都修有所成,大多还是在仙道二、三、四境打转儿。
极少有人既能官运亨通,又能进阶五境、六境,就算到了这个地步,也觉长生逍遥才是大道,只担任清贵之职,半是放弃了官位。
因为,越往后,人道气运与仙道纠葛在一起,越影响修为。
“那得空让六叔看看。”崔佑想了想,目光投向不远处的崔尚。
一旁,崔佑六叔崔尚在众人目光注视下,徐徐道:“如果年龄无差,修为应不会太高,此人年龄摆在那里,未及弱冠,仙武两道,修至三境,就了不得了,否则,人榜必录其名,我未曾听闻有沈羡在人榜之上。”
天榜三十六,地榜七十二,人榜三百六十五,对上榜之人年龄、战力都有限制,可谓录尽天下仙道菁华和天骄俊彦。
“那就不是仙道中人,如果出身兰溪沈氏,能有什么高深的武道修为?”在崔家修炼武道至第五境的崔盛,浓眉之下,眸光闪了闪烁,语气中不屑之意不加掩饰,说道:“当年,兰溪沈氏两兄弟,一个现在左监门卫执戟看门,一个现在谷河县担任县尉,能有什么修为?”
“区区县豪出身,也敢骂我崔氏一族?”崔盛面上涌起愠怒,道:“谷河县,是在安州吗?让九弟想法下了那沈氏的县尉之职!”
安州刺史崔旭,其人在崔氏一族排行第九,在京中号称崔九。
崔琨微微颔首,看向崔盛道:“四弟在兵部任职,应该对沈氏知之甚深。”
崔氏一族诸子弟等人你一言、我一语,只剩下崔安至始至终沉默。
“八弟,你怎么看?”崔琨看向一旁的崔安,其人年岁不到四十,一袭青色儒衫,头发挽成道髻,面如玄水,缄默不言,眸光闪烁,也不知在思量着什么。
崔衍也放下手中茶盅,看向崔氏这个足智多谋的老八。
崔安道:“父亲,此人能以少年之身得宫里信任,必然手段不凡,我以为不可小觑。”
崔昂不屑道:“能有什么手段?我看八弟就是谨慎过头了,这等佞幸之徒,这几年还少了?来敬,侯思止,索元礼等人未发迹前,只是破皮无赖,宫中不过是把这些茅坑里的臭石头当成了金疙瘩!”
崔佑拱手道:“祖父大人,这个沈羡,既然提调麒麟阁,我和卢兄不如先称量一下他的成色!”
崔佑同样以宗师境巅峰修为,位居麒麟榜丙等第五,但没有进前三,并不以此为荣。
反而以仙道人榜排名作为自傲的标签。
这等世家子弟,深知武道难以长生,况前路断绝,主要还是辅修增加自保战力,以便来日插手兵权。
卢子凌冷声道:“如果只懂得鼓唇饶舌,那就要让他吃吃苦头。”
不能说提调麒麟阁,结果武道不行吧?
郑涯提醒道:“毕竟是朝廷命官,不好打杀。”
“只是教训教训他,出一口恶气,否则,天下人如何看我崔卢二族?”卢子凌忿然道。
因为沈羡先前不是只骂了博陵崔氏,还将卢氏骂了进去。
“贤弟说的对,人家都骂到我们头上了,不允许我们还嘴,那还手总行吧?”崔佑面色涌起冷厉,嗤笑道:“那这二日就可向其下战书,让其在神都丢尽颜面!”
可以想见,宫抄传遍朝野,天下不知多少人要看崔卢二族的笑话,如果她们不给予严厉反击,岂不当真成了笑柄?
崔琨自来谨慎,目光投向微微眯眼,似在权衡利弊的崔衍,问道:“父亲大人,佑儿所想,是否可行?”
“先打听一下小儿修为。”崔衍道:“老朽觉得兰溪沈氏虽号称文武齐修,但文不成、武不就,纵然倾尽阖族之力,又能培养出什么武者?二代族人连宗师都不是,应无大碍。”
武道修行,首重根骨,其次资粮,再次则是名师,兰溪沈氏如何能够与百年世家望族的博陵崔氏相比?
崔琨转眸看向崔安:“八弟,你怎么看?”
“其人投效天后之后,如果当真修炼有武道,天后定然发放灵药以笼络其心,但武道厮杀,武技锤炼乃是水磨功夫,走不得捷径,佑儿提议,胜算九成,不过……”崔安点头赞许说着,以他估计,也是大差不差。
“不过什么?”崔琨问道。
“就怕人家不理。”崔安苦笑了一下,道:“兄长,人家以文才辅佐君王,不操行伍戎戈之事,不接你的战书,你如之奈何?”
“那时候正好言其只会纸上谈兵,什么《治安策》,全是驱武者送死的阴损招数。”崔昂接话道。
崔盛点头道:“如此,可坏其名声,那么今日朝会所谓国贼之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所谓,还要看谁来说,如果沈羡当真被认定为只会耍嘴皮子的文策之士,那么对崔卢二族的名声打击,也就削弱了许多。
相反,如果沈羡此后成就越来越大,名望越来越高,那么今日“国贼崔卢”之言,就可轰传天下,形成共识,甚至名留青史。
而名望没有一蹴而就,从来都是靠着一步步的光荣正确来建立的。
不敢接战崔卢二族年轻子弟的挑战,虽然也没有什么,但总归和光荣正确四个字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