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隔离区暴动与补给危机 (第2/2页)
“我报名!”老王第一个举起手,手里还攥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旧菜刀,“我以前在机械厂干过十年,搬钢板、拧螺丝都熟,还能帮着看夜巡的动静!”周围又有四五个年轻男人跟着举手,我也跟着站了出来——多个人多份力,而且能多领点物资,刚好可以给隔间里的老太太和孩子留着,她们今天只吃了半块饼干,孩子下午还一直喊渴。
应急办官员点了点头,让身后穿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拿登记表过来,我们逐一写下名字和联系方式,他还特意叮嘱:“巡逻的时候一定要跟在武警身后,别单独行动,渤海路那边现在还有不少零散的丧尸,遇到情况别慌,先按呼叫器,武警会第一时间支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在这时,一个武警快步跑过来,敬礼后汇报:“领导!外围支援队到了,*****和重型防暴盾都已经卸车,现在正往渤海路中段赶!”应急办官员立即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对讲机,按下通话键:“支援队注意,先清加油站附近的丧尸,用*****逼退它们,别硬拼,确保自身安全,清理出通道后立即让补给车冲过来,物资组现在就去基地门口准备接收!”
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收到”,应急办官员又蹲回地图旁,和武警队长讨论调整巡逻路线:“等补给车进来,把渤海路的巡逻队分成两组,一组留在东段守住通道,另一组去北边佳乐家附近的路口侦查,看看那边的丧尸有没有往这边移动的迹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
我和老王跟着工作人员往物资区走,领了橙色的反光背心——后背印着“巡逻辅助”四个字,还有一根手腕粗的实木棍,工作人员说这是工厂里的废料加工的,敲在丧尸头上能暂时把它们打懵。我们还拿到了一张打印好的基地区域图,上面用红笔标着住宿区、物资区、医疗区的位置,还有三条紧急避难通道,万一隔离区再出问题,能快速往工厂的地下室转移,地下室里还囤了一批应急饼干和矿泉水。
“没想到政府连人口基数都算到了,之前还担心这么多丧尸,咱们根本扛不住。”老王一边穿反光背心,一边小声跟我说,语气里的慌乱少了大半。我看着远处应急办官员还在和工作人员沟通的身影,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原来不是只有我们在硬扛,从基地选址到物资调配,再到根据总人口估算丧尸数量,政府早就有了完整的计划,这种踏实感,比手里的木棍更让人安心。
夜色渐渐沉下来,基地里的应急灯亮了,昏黄的光把厂房照得一片暖黄。我和老王被分到医疗区附近的巡逻点,旁边就是重新加固的隔离围栏,能听见里面丧尸沉闷的嘶吼声,偶尔还能看见它们撞在钢板上的影子。远处传来*****“呼呼”的声响,还夹杂着丧尸凄厉的嚎叫,应该是支援队在清理渤海路的丧尸。应急办官员的声音时不时从广播里传来,一会儿通报“渤海路加油站附近的丧尸已清理大半”,一会儿提醒“居民关好门窗,夜间温度低注意保暖,孩子别着凉”,偶尔还会念几户居民的名字,让他们去物资区领急需的药品。
“你说,补给车今晚能进来不?”老王靠在冰冷的钢板墙上,手里握着实木棍,目光盯着渤海路的方向。我看着远处越来越亮的车灯——应该是补给车的灯光,点了点头:“肯定能,政府连52万人口的丧尸分布都摸清楚了,安排得这么细,肯定能把补给车送进来。”
正说着,广播突然响了,应急办官员的声音带着一丝轻松:“各位居民请注意,渤海路中段的丧尸已清理出通道,补给车正在往基地门口开,预计半小时后到达!物资组已经在门口准备好,明天早上七点开始按户发放物资,药品会优先送到有需求的居民手里,请大家安心等待!”
人群里传来一阵低低的欢呼,隔间里的年轻姑娘探出头,朝着我们挥了挥手,老太太也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个空搪瓷缸,脸上露出了几天来第一个笑容。我握紧手里的实木棍,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车灯,心里清楚——在这场涉及52万人口的末日危机里,只要有政府统筹、武警守护、大家互相帮衬,再难的坎,也能一起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