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朕记住你了 (第1/2页)
土豆种好,玉米还要隔段时间才能下种。
江暖过完“蜜月”后,果断的选择复工,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母从来都不在她的规划之内。
江暖复工后,时长空也去了兵部点卯,夫妻二人同朝共事,也算是大景帝国朝堂上的独一份儿。
四月中,玉米种子也下了地,这玩意儿不用特别催牙也不用切块,只要挖个窝子点种子就成。
与此同时,工部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玻璃组的人,终于研制出来了高透明度的玻璃,江暖看过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表示这技术完全可制作出一批成品开卖了。
尤其是第一批,物以稀为贵,完全可以进行拍卖,价高者得。
说到拍卖,江暖想起这个时代竟然还没拍拍卖行。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景完全可以弄一个。
这玩意儿巨赚钱,弄好了绝对又是一只日进斗金的金母鸡。
江暖立即跑去跟她的皇帝爹说了,明光帝仔细听完这个所谓拍卖行的运作模式后,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问她:“暖暖,这点子竟然这么好,你为什么不自己组建一个?”
江暖摇了摇头:“您给我的嫁妆就够我吃十辈子的了。况且,我还有一个州府的封地税收。
钱这东西,够用就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再说了,国库比我更需要。”
明光帝闻言哈哈大笑:“那爹爹就谢谢我宝贝闺女了,又给我大景选了条发财路子。”
他最欣赏的就是江暖这一点,永远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有能力有魄力,从不贪婪。
这件事情明光帝最终交给了晋王李容洛去做。
拍卖行建好后,盈利七成归国库。一成归江暖,因为点子是她出的,具体的策划书是她写的。
一成归晋王李容洛,统筹规划和具体的操作执行都是他,可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苦力,不给点说不过去。
一成归太子李容恒,之所以给他一成,纯粹是他弟和他妹觉得他这个当大哥的太穷了,有心帮衬他一点。
江暖在写拍卖行的策划书时,灵机一动,把“国有钱庄”概念也给一并提了出来,并且单独写了一本折子给明光帝递了上去。
折子里仿照前世银行的那一套金融运作体系,不过捡的也都是合适大景帝国目前国情的条款,且作了详细的修改。
整套体系,是以足量的黄金做为基柱,除了存款外,还可以提供合理的抵押信贷,商贷农贷,亦或者是异地通兑等诸多服务。
有大景帝国一整个国家的财政信用作背书,不愁没有客源。
一旦成功的运作起来,其利润简直不可估量。
并且只要大景帝国一直存在,这钱庄就能一直源源不断的靠钱生钱。
一时间看得明光帝父子三人的眼光闪闪光发,简直拍案叫绝。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因此,众人一致觉得,先把拍卖行弄起来,等其成功运作之后,再来思考筹建“国有钱庄”的事情。
户部尚书赵谦小老头儿,听说江暖又给国库划了条来钱的道儿,高兴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他看江暖的眼神,简直比看金元宝都亲。
这位可真是财神爷,必须得好好的供起来。
他现在越发觉得自己当初把江暖抢到自己部门来的决定英明。有她在,他们整个部门的日子不知好过了多少。
白头发都要少和几根。
哪怕李容洛的速度再快,调动的国家机器再怎么厉害,拍卖行从开始筹建到建好也用了将近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选址、人员培训、货源渠道、目标意向客户资源的整合、宣传等,无一不是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拍卖行建好后,明光帝亲自赐名“帝都拍卖行”。
并且经大家的一番商议之后,将开业时间选在了六月十六,刚好是京城的荷花开始初绽的时候。
因此,首届拍卖会的主题也以荷为名,命名为“风荷举”。
二哥李容洛把首届拍卖会的拍品图录给送了过来。
江暖仔细翻了翻,其中古玩、玉器、名家字画、珠宝、珍稀药材等应有尽有。
其中还有三件精美的玻璃制品。
一件玻璃花瓶,一只玻璃水杯,和一只玻璃碗。
件件晶莹剔透,其工艺水平之高,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珍宝中的珍宝。
足可见工部玻璃组那边的制作水平进步巨大。
“帝都拍卖行”开业那天,是首届拍卖会的举行日,也是朝廷的休沐日。
一大早,帝都拍卖行的门口就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头攒动。
与会达官显贵的车马和轿子,停满了拍卖行前面的巨大停车坪。
他们手执拍卖行送来的产品图录和邀请函,神情倨傲的在拍卖行服务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拍卖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