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狼烟起,加点白糖 (第1/2页)
看到信件,时长空冷峻了多日的面容,终于缓和了下来。
他抬手摸了摸胸口处的簪子,眉目间染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样温柔,唇角也往上微微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许久未与她写信,也不知她现在做什么。
是在收红薯,又或者是在制糖工坊里检查糖块?
帐外脚步声纷纷,匆匆而来撩开大帐:“将军,起狼烟了!”
时长空眉头一拧,飞快将信塞进怀里,二话不说,抓起兵器大步往外走去……
江暖收到信件后没几天,朝廷派来的运粮队伍就到了。
尽管心里早有所准备,可看到满仓满仓的粮食,运粮队伍还是大吃一惊。
除了之前承诺的二十万斤稻谷,今年新收的十多万斤红薯江暖也让他们一并运走了。
为此运粮队的人不得不临时多增加了几条大船。
送走运粮队,江暖终于能歇口气了。
如今田地里的东西都已经收了回来。
榨油坊和制糖坊正常运作且管理成熟,也无需她再操心。
勾蓝瑶寨那边的葡萄园,也已经打完枝条,工人们正在给葡萄上肥,也不用管。
而且,今年高产水稻和红薯的育苗推广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明年就无需她再另外操心了。
只需要专心的种她的田就好。
只可惜,大景派驻在海外的人一直没有找到玉米和土豆,这不免有些遗憾。
去年留下来的花生种子,江暖今年种了三十多亩,收成很不错,平均亩产五百多斤。
江暖问过村里人,可有愿意种植的?
也给大家尝过花生的味道,他们喜欢是喜欢,可这东西毕竟没办法当饭吃。
饿怕了的人们还是更愿意种粮食。
因此只有少部分人家换了一些种子,准备种个一亩半亩的。
倒是西红柿种子,每家都拿了一些回去。
这东西好种,结的果子又大又多,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菜吃。
房前屋后的随便种上几棵就足够吃了。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闲下来的江暖带着朱嬷嬷的人专心的搞起了吃食。
先是买回来几头大肥猪杀了,准备全部做成腊肉和香肠。
肉切成一大条一大条的全部腌起来,腌好后,用结实的棕榈叶吊起来,挂在专门熏肉用的火房里。
用茶壳和甘蔗皮慢慢熏制,这样熏出来的腊肉不仅颜色好看,还有股特别的香味。
除了腊肉香肠,江暖还弄了些肥鱼、鸡和鸭子等一起熏了。
火培小鱼干也弄了不少。
河里打上来的新鲜小鱼去掉内脏洗干净,用小火慢慢的烤干。
起锅烧油,放姜、蒜米和干辣椒下锅爆炒。
再放入新鲜的蒜苗加调料和一勺子红红的剁辣椒,那滋味简直能香死个人,饭都要多吃一碗。
不仅家里人爱吃,就连明光帝和耿大儒也爱吃。
做完了腊肉,江暖又对着家里的花生下了手。
三十多亩地,总共收两万多斤的花生。
江暖以一两银子一斤的价格,让胡掌柜拉走了一万斤。
剩下的留一部分做种子,再分出一部分准备送进京。
家里有吃不完的山茶油,江暖便也没想着拿它来榨油,所以剩下的就随便吃。
炒花生,油炸花生米,五香花生米,变着花样儿的来。
现在她又拿花生和糖合在一起,准备做一些花生糖,留着过年吃。
花生与糖的比例大概大概是一斤花生七两糖左右。
花生米小火炒香去皮,白糖小火融成糖浆,倒入炒香的花生米。
用平底的锅铲从锅底刮糖浆,小心地按压花生。
使糖和花生充分的融合,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按压成型。
之后立即用刀切成小块,这样花生糖就做好了。
材料简单,做法也不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花生米倒进糖浆以后千万不要翻炒。
否则,一翻炒你得到的就只能是一锅反沙的花生米,而不是酥脆又香甜的花生糖了。
大家伙儿看着江暖把大盆大盆,金贵花生米和糖往锅里倒,心疼的直抽抽。
笑着说,这世上能如此豪横的,或许也唯有他们家公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花生糖是真的好吃,又香又甜又酥脆。
一口咬下去,那是味道的极致享受。
江暖带着下人们捣鼓了两三天,做了好几百斤的花生糖。
家里的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小包,又给族长和村中的族老们每人送去了一些。
正好之前做的腊肉和香肠之类的也熏制的差不多了。
江暖让人取下来,用热水刷洗干净晾干水,装进简易的木箱子里打包好。
连同今年新出的山茶油、果酒和各种糖类。
以及稻米、红薯、花生以及刚做出来的花生糖,外加之前自制的番茄酱等,装了满满一大船。
派专人送进京去,作为给大家的年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