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对压寨相公情有独钟 (第1/2页)
明光帝算是想开了,人活着一辈子就是短短的几十年。
大臣们再三呼万岁,那也不过是喊着好听的。
这偌大的天下,总归是要交到太子手里的,既然如此,早点晚点又有何区别?
就像村里的这些老哥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把家里的话事权交给儿子。
自己当甩手掌柜,闲时在家含饴弄孙,找老伙计们喝喝酒吹吹牛,到处溜达溜达。
农忙的时候,就给家里的子孙们搭把手,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是说不出的自在。
明光帝,想想自己这一辈子过得也不算容易。
幼时忙着读书习武,讨好父皇。
等年纪渐长,封了王又被派去了西北边关,肩负着戍守国门的任务,也是半刻不得安眠。
再后来,父皇驾崩,唯一的同母亲大哥被反王杀害。
此生挚爱的发妻的也死在了那场叛乱里,女儿失踪......
等他好不容易平定叛乱,坐上皇位。
天下的各种烂摊子又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统观他这大半辈子,也就住在江家村的这几个月才算是真正的放松过。
这种日子太过美好,美好到就像是一场梦,美得他舍不得轻易离开。
且说京城那边,太子李容恒收到明光帝的来信,看完后顿时哭笑不得。
他把信递给自己的弟弟晋王李容洛:“二弟也看看吧!”
李容洛看完信,也笑了:“小妹要把制糖之术交给父皇在我的预料之中。
但我没想到,父皇竟然在江家村玩儿的乐不思蜀了,还跟那几位老爷子交上了朋友。”
李容恒好奇道:“江家村真这么好?”
李容洛点了点头,眼里露出明显的怀念:“的确很有趣儿。
风景秀丽,村民团结友爱,民风质朴,是个休养的好地方。
最重要的是小妹在那里。小妹那个人的性子有多大胆跳脱,你又不是不知道。
有她在的地方,肯定不会无趣。”
李容恒闻言瞬间嫉妒了,幽怨的看着弟弟:“你和父皇都去过江家村,就我还没去了。”
李容洛拍了拍大哥的胳膊,很没诚心的安慰他:“会有机会的!”
“切!”这话说了还不如不说。
当庄子里的甘蔗快要砍完的时候,又一艘大船靠上了江家村的码头。
送红薯种的人到了。
明光帝和江暖亲自去码头接的东西。
拉开盖得严严实实的丙个大竹筐,里头装满了表皮淡红色,大小不一的红薯。
江暖围着这两筐子红薯简直欣喜若狂:“就是这个,就是这个。你们此次真是立下大功了。
有了它,只要不出现极端天灾,大景的天下将再无饿殍!”
明光帝也分外高兴,当场赏了那个带回薯种的人。
江暖还有些遗憾:“还差了马铃薯和玉米,若是能再找到这两样东西。
那么咱们大景国的每一寸土地,就都能种满这些高产粮食。
介时,整个东方世界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过活,光想想就让人兴奋。”
明光帝看到女儿这霸道的样子,简直乐坏了:“放心吧。
朕留了人在那边,他们会继续寻找剩下的两样种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朕相信,只要这世上有这两样东西就一定能找到。”
这两筐薯种关系到大景国的未来,江暖没敢真放地窖,偷摸着全收到自己的空间戒指里了。
这世上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它更安全了。
时间在忙碌中飞快的流逝。
当天空中第一次飘起清雪的时候,江暖就知道离过年不远了。
仔细想想,她似乎已经很多年没有认真过过一个年了。
养父江秀才在世缠绵病榻三年,家里能卖的都卖了。
那时候小小的她,每日只想着怎么省钱和赚钱给养父治病,照顾好年幼的弟弟江彦。
就算是过年,他们吃的也不过是一碗糙米粥。
族人们看不下去,就给家里送来了干菜还有鱼。
那会儿她觉得鱼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后来养父江秀才去世,为了安葬养父以及偿还之前的欠债。
江暖不得已,把家里的五间青砖瓦房都给卖了。
姐弟俩的日子变得比从前更加艰难,可以说是挣扎着求生。
直到江暖跟着别人采山,挣到些钱,这日子才慢慢的好了起来。
即使如此,她也是一文钱也不敢乱花。
哪怕是过年,也就象征性的买上两斤猪肉,放上一把芹菜和干辣椒炒了。
再煮上一锅糙米饭,这一年就算是过了。
近两年家里的日子虽然好过了,可第一年因为创业,她忙得实在分不开身。
采买东西之类的,全都交给了下人,年也是草草的就过了。
去年江彦拜了耿大儒为师,直接离开家去了京城求学。
她也因为去府城请水利大师,结果被突如其来的风雪堵在路上的简陋民宿里,这个年就又对付了过去。
今年弟弟江彦虽然不在身边,但亲爹却是在的,这年自然不能再草草的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